人民幣升值論被指“陰謀論”
2009-11-05 03:49:18
每經記者 胡俊華 發自上海
人民幣升值壓力再度卷土重來,但有專家指升值理由站不住腳。昨日,興業銀行資金運營中心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在與其他新興市場比較的背景下,那些所謂要求人民幣升值的理由,其實都是“莫須有”的。
前期升值太多人民幣其實已被“高估”
魯政委表示,當前各類認為“人民幣被嚴重低估,應該升值”的理由,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中國積累起了超過2萬億的外匯儲備,而且還在繼續增加;二是當前其他主要新興經濟體貨幣都在升值,而只有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保持不變;三是中國出口恢復得比較快;四是中國經濟回升更為強勁。
魯政委認為,以上理由都是站不住腳的。“首先是2萬億儲備,這是此前的結果,其實無法判定目前匯率是否被低估。”特別是在今年,我國出口已出現大幅下滑,同比降幅超過20%;貿易順差大幅回落到百億美元上下。“此前經歷貨幣大幅升值的日本和德國,也并未令外貿順差徹底消除。因此,經常項目順差的存在,其實并非本幣必須升值的充分條件。”
至于人民幣目前對美元未升值,魯政委表示,雖然從6月份開始,從環比升值幅度來看,人民幣就已躺倒在了不再升值的坐標軸上,“但如果我們能夠將觀察視野延伸到整個金融危機期間,得出的結論就會完全不一樣。”以2008年1月為基點計算,從2008年9月至現在,只有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以及新加坡等少數幾個國家和地區的貨幣對美元匯率是高于2008年1月的水平之外,其他主要新興經濟體貨幣對美元的匯率仍顯著低于當時水平。“由此可見,與其他主要新興經濟體貨幣相比,人民幣匯率不僅沒有低估,其實暫時還處在‘高估’的水平上。”
對此,巴黎銀行外匯交易員宋甲表示贊同。他稱,從兩年期的時間段來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仍是處于比較強的位置,“人民幣此前升值太多。”
“升值論”意在借力中國刺激政策
“有人說中國當前有著全球最為強勁的增長,因此,人民幣應該升值。”魯政委說,“但是我們必須注意到,中國經濟當前的強勁增長,主要來自于本輪我國推出的刺激政策,而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仍然不足。如果一手大力刺激經濟,一手卻推動人民幣幣匯率大幅升值,那么對經濟的刺激實際上就通過一條暗道大量流向了海外,卻難以有效惠及國內經濟主體。”
魯政委表示,人民幣升值論就是一個陰謀論,其實際意圖是短期內試圖借助中國的財政刺激,推動這些海外經濟體的增長;長期則是尋找美國消費萎縮后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引擎。而錢多(財政健康、外匯儲備高)人多的中國,無疑是個理想的“冤大頭”。
盡管人民幣升值理由難以成立,但魯政委指出,受外在壓力影響,人民幣或重啟升值之路。“人民幣在今年12月進入實質升值的進程可能無法避免。”魯政委表示,但出于盡可能降低對出口負面影響的考慮,應當在對美元波段升值、擴大對美元波動幅度的情況下,努力維持人民幣對籃子貨幣匯率的穩定。
昨日人民幣即期市場繼續平穩: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8280,較前一交易日上浮1個基點;即期詢價系統方面,截至昨日16:30,人民幣兌美元報6.8272,較中間價浮動8個基點。
遠期市場方面則顯示,人民幣升值預期仍然存在。截至昨日15:30,一年期NDF維持6.65的水平。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