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0-01-18 13:36:05
每經記者 曹晟源 發自上海
昨日,華東MBA合作論壇在上海財經大學開幕。本屆合作論壇是有上海財經大學和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聯合舉辦。
這次論壇是為華東地區,以上海MBA聯誼會(聯盟)、江西MBA同鄉會、江蘇MBA聯盟等為代表的區域組織,通過陽光杯體育節、MBA廣交會、論壇等多種形式,為MBA交流發展提供了諸多交流機會。
據了解中國MBA教育從1990年清華大學等9所高校試辦,到2010年已發展到招生院校184所,在校生與畢業生十幾萬人的規模。為提升各校MBA教學品牌和促進MBA社會認同,各校MBA自發成立了聯合會、聯盟、聯誼會等組織,為MBA提供了彼此交流、廣結人脈的良好平臺。特別是每年一屆的中國MBA發展論壇,已經成為全國MBA的交流盛會。
隨著MBA畢業人數漸漸超過在校生人數,廣泛的交流合作已經成為日益迫切的任務。為進一步推動各地區MBA的合作交流,推廣MBA同城活動模式,推進MBA創業及企業互動,特組織本次華東MBA合作論壇。會后上海財經大學MBA學院院長戴國強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并且描述了中國MBA國際化、特色化的發展方向。
《每日經濟新聞》:能否請您介紹一下上海財經大學MBA辦學的過程和特點?
戴國強:上海財經大學是國內第一批的創辦MBA的院校之一,也是國內第一家做EMBA的院校,上海財經大學可以說是見證了中國MBA的發展。本身MBA的學習就是包括了經濟和管理,本身財大的教育方向也是如,所以就形成了舉校辦MBA這樣一種國內獨特的MBA辦學模式。
《每日經濟新聞》:我們發現這次論壇的主旨之一就是創新,想問一下戴校長MBA該如何創新?
戴國強:MBA是外來的項目,在國外有50、60年的歷史了,但是現在國內只有20年的歷程,整個的教學模式和課程設置基本上都是復制美國的,美國也是MBA最成功的國家。所以說國內的MBA要是創新的話現在還沒到時候,現在還是一個積累的過程。
如果僅從從教學內容上來說創新的話,就是可以將MBA的原理和中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MBA照搬西方的拿到中國來說不一定能用,就需要在教學內容上和理論演繹上需要發展創新。
另外,從辦學模式上也需要創新。國外的MBA學習,非常看重學院原有的職業背景,在中國很多人把MBA看成一個改變身份和職業方向的手段或是途徑,這也是需要改變的地方。
《每日經濟新聞》:我們注意到,這次MBA論壇主要是各個MBA聯合會之間的交流,交流的目的是什么?交流的重點又在哪里?
戴國強:MBA學習的特點之一就是要有非常廣泛的交流。目前現在MBA的交流都是管理上的比較多,在學習上的交流還是不夠,以后這方面還需要加強。現在一提到交流都是到海外去交流,但是國外的東西拿到國內之后不一定能夠適用,另一方面國內的交流不是很夠,雖然中國的MBA教學指導委員會每年都會舉行1~2次討論會,不過討論會更多的還是在管理上的交流,在教學內容、方法上的交流還是需要努力。
《每日經濟新聞》:問一個比較敏感的問題,現在學校EMBA的價格是多少?
戴國強:我們財大現在EMBA收取的費用是在20~22萬之間,和其他的學校相比應該是價格要低一些的,不過我認為隨著EMBA在國內的發展,今后應該是有提價空間的。
《每日經濟新聞》:請您預測一下今后中國MBA的發展趨勢。
戴國強:隨著我們和牛津、伯克利等國際知名大學的合作,中國的MBA也在開始走向國際化,另一方面,我也說過僅僅是學習西方的東西放在中國有些事不適用的,我們一定要在國際上的基礎上創辦有中國特色的MBA。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