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0-06-22 09:15:00
央行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5月份我國外匯占款達204769.34億元,5月新增量為1315.64億元,較4月份2800多億元的增量驟降五成。
外匯占款是銀行收購外匯資產而相應投放的本國貨幣。貿易順差、使用外資以及跨境資金流動等因素是引起外匯占款量變化的主要因素。
今年以來,外匯占款居高不下。根據央行公布的數字,今年1~4月,外匯占款共增加10341.23億元,截至4月末,外匯占款余額已經達到20.35萬億元。1~4月各月外匯占款分別增加2981.67億、1794.96億、2701.5億和2863.1元人民幣。
根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5月份中國貿易順差為195億美元,而1~4月的數據為353.9億元,5月份一個月的貿易順差就占前五個月總量的55.1%。由于外匯占款通常被看作貿易順差和外國直接投資之和,因此,順差大增而外匯占款增量減少就引起了市場的關注。
“4月份順收(外匯儲備增加額)大于順差(貿易順差),而5月份則是順收小于順差”對外經貿大學丁志杰教授對記者表示。他告訴記者,境內機構和個人結匯跟順差沒有關系,5月份外匯占款總量下降說明一部分順差沒有結匯,而沒有結匯的原因則可能和黑市美元走俏等因素有關。
銀河證券研究總監、策略分析師秦曉斌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對記者表示,從數據上來看,5月份的外匯占款增量小于貿易順差和FDI(外國直接投資)之和,這表明一部分資金正在階段性流出中國。
“其實從5月中下旬以來,市場就出現了流動性的緊張,這一下子讓市場上所有的參與者都不適應。”社科院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有分析指出,外匯占款的形成是銀行最重要的外部資金來源。
劉煜輝表示,歐債危機的升級使一些資金回流美元資產,同時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出臺也加劇了投資者對中國經濟二次探底的憂慮。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王慶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在過去的幾個星期中,與50多位歐美和亞太地區機構投資者的接觸發現,對于中國經濟前景,短期謹慎中長期樂觀的投資者約占65%,無論短期還是中長期都非常悲觀的約占35%。
劉煜輝還表示,此次資金的流出也跟此前人民幣升值預期的推后有關。其實,從5月10日之后,人民幣NDF(無本金交割遠期)報價就快速上行,這顯示人民幣升值預期極大減弱,該趨勢持續了將近1個月。
| 【稿件聲明】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如需轉載或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錄官網:http://www.pdpkct.com |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