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圣祥:遺產稅剩余問題惟有起征點和稅率
2010-08-24 02:16:45
舒圣祥
開征遺產稅其實早已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民間呼吁了很多年,立法層面卻始終不見動靜。這一次,因為美國自今年1月1日起暫停征收一年遺產稅,使這一問題再度引發輿論熱議,因為這對于反對開征遺產稅的既得利益者而言,無異于抓住了一個最好的例證——“不少發達國家要廢除遺產稅,說可能會導致資本外流等情況,這給我國要不要征收遺產稅帶來了很多爭論”。顯然,此番媒體調查結論與此可謂正好匹配。
且不說上述調查結論是否公允,調查手段是否科學(事實上,有很多網友質疑是否主要在富人中間展開的此項調查),至少在與美國這個特殊個案的類比上,我們根本看不到所謂廢除遺產稅的跡象,在黨派政治斗爭造成的特殊免稅時段之外,美國遺產稅復征幾乎是必然,只是起征點和稅率定在什么水平的問題;而且,美國遺產稅開征近百年來事實上也并未造成所謂“資本外流”的現象,倒是始終未曾開征遺產稅的中國,正在激烈上演“富人移民潮”,搞得加拿大等國都要提高準入標準。
放眼目前的中國,在“拼命地掙錢,拼命地奢侈,拼命地繼承”財富走向模式下,因為財富的現世志向是奢侈,所以在掙錢時往往“不擇手段”:權錢交易、資源破壞、肆意污染、事故頻繁;又因為巨額財富本就是不勞而獲地繼承而得,“富二代”奢侈之風與炫富之風盛行,巨大貧富差距的累積代際轉移,堵塞了正常的階層上升通道,倒逼窮人仇富心理越來越濃。
除此之外,當今這種空前盛行的拜金主義,更是非常值得擔憂,它幾乎掏空了在金錢面前的一切人性美好和基本良知,讓社會道德底線一退再退全面崩潰,“挾尸要價”就是最好的例證。因此,在開征遺產稅的意義中,增加財政收入倒顯得相對次要,更大的意義在于,通過稅收的強制形式強化了財富的社會責任感,有利于形成一種健康的財富文化。而接受這種健康的財富文化熏陶,是中國財富走向良性發展和與社會協調并存的必備洗禮。
因此,應否開征遺產稅其實早已是一個偽問題,唯一的問題只是起征點與稅率,只是征稅決心的堅定和征稅手段的完善——也就如有人所擔憂的那樣,不要富人的遺產稅一分錢沒征到,倒把窮人的那點傳家積蓄征了個精光。倘若能夠消除類似的公眾擔憂,遺產稅開征不僅非常必要,而且越快越好。舉例而言,如果將遺產稅的起征點定在1000萬元以上,毫不避諱地直面富人遺產征稅,還會有“近半受訪者不贊成目前開征富人遺產稅”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