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值壓力日增 擠薄圣誕訂單利潤
2010-10-11 01:56:09
每經記者 尚希 發(fā)自北京
距離今年的圣誕節(jié)還有兩個月,但對于從事圣誕商品出口的企業(yè)來說,一進入10月,就要開始盤算來年的訂單。在今年人民幣升值預期、原材料價格持續(xù)上漲的情況下,原本為圣誕節(jié)制造快樂的企業(yè)們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
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最新數據顯示,10月8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6830,相較十一長假之前(9月30日)的6.7011,又有小幅上升。這對于任何一家從事圣誕商品出口的中國企業(yè)來說,都不是好消息。與此同時,歐美等國促使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仍沒有減小。
“這幾天已經開始陸續(xù)接到訂單,但這個價格實在不知道怎么去談。”昨日(10月10日),瑞安市雙明圣誕禮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建明憂心忡忡地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很多訂單都是想接又不敢接,“明年的匯率市場誰都不知道會怎樣,所以有時候寧愿失掉這筆訂單,也不愿意賠錢進去。”
“出口企業(yè)現在的處境十分尷尬,面對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壓力,別說賺錢,有些企業(yè)甚至連生存都很困難。”溫州中小企業(yè)協會會長周德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同款商品報價提高10%
與其他商品不同,圣誕商品從接單到發(fā)貨往往要經歷較長的周期。進入下半年,國外市場開始出售圣誕商品,所以對于國內從事圣誕商品出口的企業(yè)來說,每年年底至次年一季度都是接單旺季,發(fā)貨則集中在7、8、9三個月。
正是由于從接單到發(fā)貨結款的周期較長,出口企業(yè)又往往需要在當年接單時談好來年的價格,這就使得匯率市場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影響企業(yè)在這個圣誕季的盈利狀況。如今,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呼聲愈演愈烈,企業(yè)也只能通過提價來找尋生存空間。
“同款商品相比去年的報價大約要上浮10%左右。”瑞安市華爾特工藝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林益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他們不會通過降價來挽留客戶,“如果客人覺得價格高,他們通過詢價轉單給別人都無所謂,寧愿不接單子,也不能賠錢。”
林益孟所在的公司從事圣誕飾品、掛件的生產及出口,這樣的企業(yè)在瑞安和義烏兩地數不勝數,同質化的生存現狀也限制了這些出口企業(yè)在價格上喪失了話語權。
“要想不賠錢我們就必須提價,但你一提價客戶便會到別的企業(yè)去詢價。”林益孟告訴記者,對于長期合作的老客戶來說,2%左右的提價客戶通常會接受,一旦超過這個幅度,客人就會轉向其他的生產商。
“現在出口商品的價格十分敏感,企業(yè)提價很有可能換來的便是失去這份訂單。特別是圣誕商品這類技術含量較低的商品,企業(yè)面臨的不單是國內的競爭,更是國際的競爭。如果中國企業(yè)的生產成本提高,歐美客戶會轉而選擇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墨西哥、越南等國。”周德文表示。
人民幣升值擠壓利潤空間
“按照最初談的價格,多少還保證了10%的利潤,但等到生產完收到貨款的時候,卻幾乎毫無利潤。”瑞安市雙明圣誕禮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建明告訴記者。
林益孟為記者算了一筆賬:由于之前預算是按照6.8元來計算,但現在匯率之差以及原材料價格上漲(漲幅5%左右),以今年其所在公司3000萬元的成交額來說,利潤相差接近195萬。“原本我們預計利潤為200萬元,現在可能只剩下幾十萬不到。”
對此,周德文告訴記者,類似圣誕商品這類產品已由最初15%~20%的毛利潤銳減到3%左右,加之節(jié)能減排、工人薪資上漲等多方面因素,企業(yè)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
“所以除了能夠通過漲價來緩解壓力之外,唯一還能做的就是保價不保量。”林益孟告訴記者,作為主營圣誕產品的企業(yè)一年最多生產六個月,招工也較為靈活,“今年形勢不明朗也許會少招點員工。”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