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30 02:21:34
實際上,公司生產的產品缺乏想象空間,這與海洋鉆井、航母概念差距較大。
每經記者 趙笛
雖然近兩日船舶股借 “航母”概念表現不錯,但剛上市兩日的亞星錨鏈(601890,收盤價22.51元)卻沒有沾上任何一點光,昨日盤中更是長時間破發。
值得注意的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東北證券在新股定價報告中并不看好亞星錨鏈,給予的合理定價區間為20.40元~23.40元,最低價20.40元較發行價22.50元折價超過9%;但就在同時,東北證券總部在亞星錨鏈上市首日即大舉買入1283萬元。券商研究所與自營盤各自為戰,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上市第二日即盤中破發
“生產‘鐵疙瘩’能給予多高的溢價?”12月28日,亞星錨鏈上市,面對其上市首日不到7%的漲幅,某券商機械行業研究員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雖然公司是世界錨鏈行業最大的專業化從事船用錨鏈和海洋系泊鏈的生產企業,并且有著海洋工程的概念,但實際上,公司生產的產品缺乏想象空間,這與海洋鉆井、航母概念差距較大。
或許正是由于很難編個好聽的故事,亞星錨鏈并不被資金看好。繼首日漲幅不到7%后,該股昨日(12月29日)以22.50元的發行價大幅低開,之后更是一路殺跌,最大跌幅達到9.9%,長時間處于發行價之下;直至尾盤,亞星錨鏈才借大盤反彈勉強拉起,最終以22.51元的價格勉強保住了22.50元的發行價。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券商對該股的估值分歧較大。國元證券給予2010年PE倍數為35~40倍的估值,對應的合理估值區間為17.5元~20元,該價格遠遠低于股票的發行價;而廣發華福卻依照機械制造業上市公司2010年預測市盈率49.00倍,給予公司合理估值區間為23.73元~28.19元;安信證券以船舶及船舶配件行業2010年平均市盈率約41倍為參照物,給予公司合理估值區間為28.80元~33元。
從17.5元到33元,差距竟然達到15.5元。
記者瀏覽研究報告,發現看多一方的立足點主要源于公司是世界錨鏈行業的龍頭企業,且受益于深海油氣資源開發;而看空的一方,如海通證券則認為,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船用鏈及附件業務將受制于船舶行業大環境,可能會出現逐年小幅下降的趨勢,因此未來三年公司總體收入和業績大幅增長的難度較大。
研報預計破發 自營盤卻買入
雖然亞星錨鏈在昨日盤中長時間破發,但連續兩日的交易所盤后數據均顯示,沒有機構席位參與該股炒作。其中,上市首日排在買入榜前五名的席位,有四家均在昨日大舉出逃。由于首日走勢是沖高回落,昨日走勢是低開低走,也就是說包括華泰證券南京長江路、國泰君安順德東樂路、廈門證券廈門后江埭路、光大證券深圳深南大道營業部在內的游資均在昨日割肉離場。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發現,在首日買入榜前五名中,東北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總部位列買入榜第三位,買進1283萬元。而昨日,該席位并沒有出現在賣出榜單中。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東北證券的自營盤席位,竟然與公司研究所的觀點呈現出不一致的操作策略:東北證券研究報告給出亞星錨鏈的合理估值將要破發,但自營盤在上市首日卻大舉買入。
記者發現,東北證券發布的研究報告寫明發布日期為2010年12月27日,也就是上市前一天。在該研報中,研究所研究員預計亞星錨鏈2010~2012年的每股收益分別為0.54元、0.73元、0.84元,給予2011年28倍~32倍PE,公司合理定價區間為20.40元~23.40元。如果以最低價20.40元計算,較亞星錨鏈22.50元的發行價折價9.3%。另外,由于亞星錨鏈上市首日的加權均價為25.22元,最低價為23.92元,均高于東北證券研究所給出的最高估值。顯然,自營盤的買入價格較研報出具的合理價格高出了不少,自營盤與研究所呈現出“反向操作”。
明年起不得進行“反向操作”
“研究所和自營盤是獨立的,他們不能左右我們的決定。”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此事采訪了一位券商資產管理總部的研究員。他告訴記者,目前多數大型券商已經將研究所和自營盤分離,自營盤這邊有一套自己的研究員班底,“我們參考他們的研報,但絕不盲從。”
“新股定價報告雖然有合理估值價格,但卻沒有明確評級,所以尚難定性為‘反向操作’。”該研究員進一步指出,相比平時公布的個股研究報告,新股的定價報告似乎不應該被包括在內。
另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注意到,早在今年8月份,證監會便發布了一篇《證券研究報告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該文件對券商發布證券研究報告行為與其他業務之間的利益沖突進行了明確規定。最引人注目的一點是,發布的證券研究報告對具體股票做出明確的估值和投資評級的,應當披露公司持有該股票的數量、市值及占公司自營投資總額的比例。證券研究報告發布日及第二個交易日,公司自營投資不得進行與證券研究報告觀點相反的交易。證監會還表示,該“新規”將于201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