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企業“四招”留人
2011-02-14 01:49:25
每經記者 張娟娟 發自上海
目前,除富士康外,不少沿海企業已躍躍欲試產業轉移。有觀點認為,用工荒是中低端制造產業向中西部地區遷移的產物。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去年全國外出務工的農民工達2.4億,比上一年增加了400多萬,其中,上海農民工參加綜合保險的達到405萬,創下了歷史新高,這說明總體上農民工的總量并沒有減少。”上海市農民工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負責人趙建德近日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認為,導致沿海城市部分企業用工短缺的主要原因,除工資待遇外,還有中西部地區對農民工分流、新生代農民工更高的就業要求等綜合因素。隨著中西部地區經濟快速發展,農民工勞動力分布發生了較大變化,逐步從沿海向中西部轉移,從而導致對沿海城市勞動力的分流。
此外,“80后”、“90后”的新生代農民工,除對工資待遇有更高的要求外,相當一部分人還希望學到技術。
在上海社會科學院人口與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周海旺看來,除產業布局的轉移外,勞動力增長速度跟不上經濟增長速度也是導致用工緊缺的因素之一。“獨生子女政策使勞動力的數量越來越難以滿足用工需求,不少農村家庭也只生一個孩子。”周海旺指出。
對部分企業用工出現缺口現象,趙建德認為,元宵節以后,隨著大批農民工的返城,這些用工缺口會得到部分緩解,但對一些勞動密集型、產品附加值較低的企業,這種用工短缺現象可能會長期存在。“這些企業應該對自身產業進行調整,到適合的地區發展,在這些地區招工要比沿海城市更加容易。”
趙建德認為,產業結構的調整將會帶動整個勞動力市場新格局的形成:低端勞動力可能更多愿意留在家鄉就業,而技術型勞動力更愿意到沿海地區發展,從而逼迫沿海地區產業升級換代,向高新技術發展。
趙建德建議,為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企業應該做好幾件事情:一是加強對農民工技術培訓;二是適當提高農民工的工資;三是從生活、精神等各方面關心農民工;四是利用人力資源管理方法來留住人吸引人,包括為農民工規劃職業發展生涯,讓農民工感到有發展前途等。
“政府部門在這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和指導,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兩條線’:最低工資保障線和工資增長指導線。”趙建德表示,近幾年農民工的收入在不斷上升,目前上海的農民工平均收入已從去年的1500元左右上升到2000元左右。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