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成:“兩房”虛驚一場 人民幣存在歷史機遇
2011-02-15 01:30:14
何志成(農行總行大客戶部高級專員)
近期關于美元表現的議論很多,上周各大媒體炒作最兇的就是美國政府即將公布“兩房”私有化計劃,若該計劃加快實施,中國持有的巨額“兩房”債券將血本無歸。上周末,美國政府公布了這個計劃,主要內容是“逐步退出”,同時確保各國債權人不受損失。事實又一次證明,很多經濟學家又犯了“杞人憂天”的毛病。
“兩房”事件再次被炒作,還證明了全球經濟學界一個 “先入為主”的概念:就是美元的地位一定會衰落,包括美元將失去全球主要儲備貨幣地位等。而事實卻是,雖然全球很多投資者按照一些經濟學家的建議,稍微有一點機會就要做空美元,但美元中長期強勢的基本面很難撼動。至于改變美元獨大的局面,尋找一個新的貨幣充當世界貨幣,將美元趕下全球貨幣體系霸主地位的“寶座”,這可能是很遙遠的事情。
當然,美元不是最好的“錨”,對中國這樣的“超級”新興市場經濟國家來說,需要選擇退出。但人民幣退出的最終目標并不是尋找一個新的“錨”,而是自己成為世界貨幣體系中的一員——人民幣成為全球貨幣體系的一個“錨”。這個退出的過程是復雜并漫長的,不像很多人想的那么簡單。
在人民幣盯住美元的將近20年中,尤其是亞洲金融危機以來的十幾年中,人民幣不是離美元越來越遠,而是越來越近,實際已經成為美元體系的一員,這也是個無奈的選擇。比如這次為什么中國媒體都在炒作美國政府要將 “兩房”私有化?美國的兩個企業改革與中國何干?原來,中國是買入“兩房”債券最多的國家。日本是美國的小弟弟,日本政府買入的“兩房”債券只有一百億美元左右。再如,2008年以前,美元持續下跌7年半,全球一度爆炒美元將崩盤,如果不是中國央行持續大量的買入,美元早就完蛋了。反過來說,如果中國在過去十幾年中沒有大量地買入美元,中國的人民幣還可能維持現在的購買力嗎?每年15%以上的M2增長,早就使得物價飛漲,爆發惡性通貨膨脹了。應該這樣看,中國央行通過將企業售出的人民幣兌換成美元,購買美國國債的方式維持了美元的強勢地位,同時也抑制了中國的通貨膨脹。這是個互利的“模型”,要轉變這個模式,讓中國巨大的貿易盈余買什么呢?難道讓中國央行去大量買入必然衰落的歐元或日元嗎?
從長線分析,中國的人民幣要想脫離美元體系必須采取穩步走、慢慢走的方式。首先必須采取措施逐漸減少巨大的貿易順差,尤其是對美國的順差。2010年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高達2000多億美元,這種局面的存在當然是人民幣繼續“傍住美元”更好;另外,中國的企業必須加快走出去,在國際投資市場的貨幣流中擁有“話語權”和強勢地位。只有中國企業地位提高,人民幣的地位才能提高,人民幣才能逐漸成為世界貨幣體系中的儲備貨幣、結算貨幣,逐步走向世界。
短線看,人民幣還不能表現得太強勢。現階段還不能太刺激美元(這個霸主),要繼續實行韜晦之計,不要為人民幣的崛起設置不必要的障礙。人民幣的強勢是有目共睹的,但強勢的人民幣并非是想取代美元。歐元的設計者們就是過早地暴露了自己的戰略意圖,結果遭到了美國的阻擊,20年前的日元也是如此。人民幣過去的崛起過程靠的是傍住了美元,今后崛起的過程還得依靠美元,這應該成為人民幣戰略的大前提。
繼續傍住美元有沒有大風險?這是目前人民幣戰術選擇之關鍵。現在,很多經濟學家不信任美元,關鍵是不信任美國經濟,擔心美國也鬧歐元區那樣的債務危機,比如上周就很擔心美國政府賴掉“兩房”債。必須承認,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可能性很低也是現實。雖然美國的債務的確已經到了不堪重負、不可持續的程度,但我們必須看清,美國的債務負擔在主要經濟體中還不是最重的。縱觀世界主要經濟體,美國的經濟要比歐元區和日本更強,比英國更具彈性,因此如果其鬧債務危機,也會發生在這些國家之后。由于美國經濟具有更大的彈性和創新能力,因此現在預言美國一定會鬧債務危機為時尚早。
從近期美國經濟的表現看,好的跡象比歐元區、日本、英國更多,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失業率連續兩個月在大幅度改善,銀行的抵押貸款額度也在大幅度增加。這說明中小企業在恢復中,消費意愿也在增長,同時房價基本穩定。
美國最大的問題是缺乏引領經濟高速增長、上更高臺階的火車頭,而恰恰在這一點上,美國有歐元區和日本無法比較的優勢。今天世界任何國家的經濟發展,既要靠商品生產,靠國際貿易,更要靠基本建設,靠投資拉動。而這在我看來,美國是最有可能先于其他發達經濟體開始下一個大規模基本建設周期的國家,這就是進行全國性的電網改造和大規模的高鐵建設,而中國也是唯一一個可以幫助美國進行大規模基本建設的國家。目前來看,美國政府已經有這個規劃,差的就是錢,而中國有的是錢——與其繼續買一大堆美國國債、地方債,“兩房”債,不如直接投資美國的實體經濟,購買美國企業的股權。如果美國容許中國投資美國的高鐵、電網改造等大型工程,就可以用中國的錢辦大事,迅速地增加就業。當然,中國也可借此加速占領美國的實體經濟市場,問題的關鍵是美國會不會容許中國進入美國市場。
我相信,美國最終會選擇這條道路,因為不如此,就無法重新振興美國經濟,無法極大地提高就業率。當然,美國選擇這一條道路等于是選擇幫助中國更快地崛起,這與美國的最高戰略是相悖的。但它沒有辦法,因為這是歷史的選擇,它不能逆歷史車輪而動,如同當年的人民幣曾經選擇傍住美元一樣。
我也相信美國一定會向中國開放市場,中國則會容許人民幣加快升值,兩國間將繼續維持不是戰略伙伴關系的最重要戰略伙伴關系。因此,中國企業在2011年面臨重要的歷史機遇,誰準備好了,誰就可能抓住這個機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