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12 01:35:10
“我離職主要考慮2010年華星化工(002018,收盤價7.89元)發生了很多事,需要有人向投資者有個交代,再加上我個人職業發展的需要,因而選擇了辭職,跟公司業績巨虧并無直接關系。”這是昨日(4月11日)華星化工前總裁郭之兵發給《每日經濟新聞》的郵件中提到的。
郭之兵回應辭職今年1月19日,華星化工發布公告,公司董事、總裁郭之兵因個人原因向公司董事會遞交辭職報告,辭去公司董事、總裁職務。郭之兵,歷任金蝶軟件(中國)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培訓部經理、銷售總監,2008年至2009年4月任公司銷售總監,2009年4月至辭職前擔任公司董事兼總經理。
值得提出的是,1月份也正是公司制定年報的敏感期,且公司于去年10月27日披露業績預告,預計公司2010年凈利潤虧損9500萬元~1億元,而正式的2010年報顯示公司虧損金額高達1.28億元。因此對于郭之兵的辭職,市場紛紛預期跟公司巨虧有關。
昨日,《每日經濟新聞》收到郭之兵發來的一封電子郵件。
每日經濟新聞,您好:
我是安徽華星化工前任總裁郭之兵,前段時間很多媒體和投資者紛紛打來電話詢問我辭職原因,表現對此事很關心,同時各大媒體也報道了其事,認為我的辭職跟華星化工今年虧損有關,我想通過《每日經濟新聞》向業內及投資者正面回應此事,對我辭職一事最終有個交待,避免報道誤導投資者。
2008年我擔任營銷副總,09年擔任總經理兼營銷副總,同年受金融危機和草甘膦價格暴跌影響,效益有所下降,但還保持盈利,并且國內市場增長近50%;2010年,因公司經營管理需要,董事會調整了分工,我主要分管生產、安全、環保以及二個新建項目,經營另有其他高管負責;我離職主要考慮2010年公司發生了很多事,需要有人向投資者有個交代以及個人職業發展需要,跟業績虧損并無直接關系。
華星化工巨虧的因素并不在我的身上,希望給投資者一個真實、客觀的報道,對投資有個理性的判斷,上述你們可以向華星所有員工及華星客戶了解、證實。
不愿透露巨虧真正原因隨后,《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電話采訪了郭之兵。
NBD:當時選擇辭職是怎樣的情況呢?
郭之兵:我從2009年開始擔任公司總裁,負責公司運營。2010年我就不管經營了,改為負責項目。2010年5月,當時公司還沒有出現嚴重虧損,我就向董事會提出辭職,但當時董事會沒有同意,我就一直做到了今年1月。公司去年發生了很多事,業績虧損、老董事長減持股份,確實對投資者帶來一些影響。華星化工是民營的公司,發生了這么多事,也需要有人承擔,為了對外界有個交代,再加上我個人對自己職業生涯的一些規劃,我就同意了離開。
NBD:為什么會在時隔3個月后做出回應?
郭之兵:本來我也想選擇沉默的,但是由于市場上都認為公司的巨虧是由于我的管理失誤而造成的。但實際上2010年我已沒有負責公司經營了,這件事對我職業生涯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因此我最后還是選擇了出來回應此事。
NBD:那么公司巨虧到底是什么原因?
郭之兵:具體的我現在不方便說太多,畢竟我已辭職,不方便對公司的經營等方面做出評價。
NBD:華星化工是上市公司,就你了解到的公司經營情況會不會對投資者權利有所損害?
郭之兵:我已離開公司,相關事項我不便多說。
雖然郭之兵并不愿透露華星化工巨虧的真正原因,但去年以來,公司創始人、原董事長慶祖森在兩個月內便拋空手中14%的股份,去意堅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