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上市公司調查

每經網首頁 > 上市公司調查 > 正文

濟南雙匯經銷商:加盟店倒戈 配送量降六成

2011-04-22 02:49:12

每經記者  李嬌鳳  郭榮村發自北京、廣東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分別從銷售終端、擬注入資產等角度對雙匯發展進行深度報道。今天,記者將關注點轉移到了雙匯的經銷商。記者通過對濟南、湛江、合肥等多家經銷商的經營狀況進行調查發現,絕大部分經銷商的配貨量都低于“瘦肉精”事件爆發前的六成。由于銷售量的下降,經銷商還面臨著加盟店不斷流失的困擾。

    無論是記者的調查結果,還是第三方獨立機構的數據,都和雙匯發展此前公布的經營恢復情況有較大出入。雙匯發展經營情況到底如何?這一問題的解答需要雙匯方面給出更多的信息。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了濟南雙匯冷鮮肉三家經銷商中的兩家。受“瘦肉精”事件影響,經銷商貨物配送量較以前大幅下降約六成。

    “雙匯冷鮮肉的銷售量大幅下滑,目前銷量還停留在此前30%~40%的水平。”其中一位冷鮮肉經銷商李銳捷(化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訴苦稱,過去他的月銷售收入在120萬元以上,但現在還不到50萬元,完全處于虧損狀態。

經銷商虧損

    雙匯發展的公告顯示,截至2011年4月18日,公司鮮凍品的日發貨量已恢復至2011年3月份上半月平均日發貨量的89%,肉制品已恢復至71%。但是,作為濟南市雙匯冷鮮肉三名大型經銷商之一的李銳捷遠沒有那么樂觀,因為他的配貨量還停留在“瘦肉精”事件前的30%~40%,且正處于虧損狀態。

    “現在狀況仍然很糟糕。”4月20日,李銳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說。雙匯“瘦肉精”事件發生后,他所代理的雙匯冷鮮肉銷量一落千丈,雖然事情過去一月有余,但是總體銷量并沒有隨時間的推移而上升。

    李銳捷表示,3月15日之后,他每周銷售收入從原來的超過30萬元下降到不足15萬元,最糟糕時甚至縮水至10萬元左右。除了要給80多家加盟店配送貨外,大型超市以及團購業務都出現了嚴重的萎縮。

    他告訴記者,雖然經銷商也在積極配合雙匯公司的各項行動,但是“到現在還沒有什么起色。”

    對于凈利潤只有2%的李銳捷而言,一個月的銷售收入最少要達到60萬元以上才能勉強保本,否則人工、物流就把利潤全部吃掉了。過去他的月銷售收入在120萬元以上,利潤尚可;但現在一個月的銷量不到50萬元,完全處于虧損狀態。

    李銳捷進一步表示,“如果不行就只能改做其他品牌。”不過讓他稍感安慰的是,他告訴記者,雙匯對經銷商的退貨承諾的確履行了,他此前為數不多的庫存產品已經悉數退回。

加盟商“倒戈”

    除了送貨量下降外,另一大經銷商張華(化名)還有其他的煩惱,他原本負責50家加盟店的供貨,但“瘦肉精”事件之后,雨潤、金鑼等其他品牌開始到他旗下的加盟店  “做工作”,找店主改成賣他們的產品,有些店主禁不住誘惑就“倒戈”了,有2家改成了金鑼,也有的加盟店直接就不做了,目前旗下加盟店只剩30多家。

    張華還透露,“濟南市還有個經銷商原來有120多家店,現在也就剩下70多家。”

    而此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時發現,上海也有不少雙匯冷鮮肉專賣店或者關門,或者“倒戈”,有相當數量的加盟店直接轉投雨潤。

    “瘦肉精”事件以前,張華每天能賣1噸到1.5噸冷鮮肉,有的時候能賣到2噸。但是,現在每天只能賣三四百公斤,一個月銷售額就二三十萬元。現在的銷售額只有原來的三、四成。

    “瘦肉精”事件之后,張華一直處于虧損的狀態。他告訴記者,做冷鮮肉生意,主要靠走量,才能賺錢,不然就虧本。“如果每天銷售額恢復到六、七百公斤,才能持平,保個本錢。”

    “最近銷售額恢復仍然不明顯,雖然聽說總公司說恢復得比較多,但那可能是其他的地區,濟南市受影響特別大,老百姓的反應比較強烈。”張華有些苦惱地說,目前總公司還沒有提出什么補貼政策,每個月的促銷力度也和往常一樣,但是現在總體的價格比其他品牌要便宜一些,比如頸背肉,其他品牌現在賣15元/斤,我們則是14.6~14.8元/斤,而以前比其他品牌要貴五六毛。但經銷商的利潤不會變,加盟店也有固定的返利,主要是工廠調低了出廠價。

    “3月15日那天,銷售數量大減,雖然各店的數量不是很多,但許多店都來退貨。”張華還介紹說,現在加盟店進貨都非常謹慎,害怕訂貨多了賣不出去。所以,他們根據1~2天銷量的預估值來決定進多少貨,每天都要從工廠進貨,有的時候是300多公斤,少的時候甚至只有200多公斤,因為進貨量少,所以也沒什么退貨。

同步播報

南北五經銷商:僅一家恢復正常水平

    在記者所有的采訪對象中,僅有河北的一位雙匯冷鮮肉經銷商表示,當地市場的恢復狀況較好,已經快趕上3月中旬以前的銷量了。

    “雙匯香腸、冷鮮肉等產品銷售大不如從前了,沒辦法都在撐。”說起最近的銷售情況,哈爾濱一家連鎖超市負責人向記者感嘆,“瘦肉精”事件爆發后,連續逾一周雙匯各類產品賣不動,只好將產品退還給經銷商。“時至今日,雙匯產品銷售量(之前的)一半都沒有恢復到,由于量上不來只能虧損。”

    山東濟寧金鄉雙匯經銷商王總經理向記者介紹,他代理雙匯所有的肉制品,負責金鄉縣上百家超市、賣場等終端經營場所的產品供應。

    “現在銷售量還沒恢復到3月15日前的一半。”王總經理表示,“瘦肉精”事件后,他們將倉庫賣不出去的產品都退回了。現在,由于銷售量大幅萎縮,目前倉庫基本不存貨,賣多少就進多少貨,“一些經營商退貨到我這里,我再退回給雙匯公司,很麻煩,所以不敢拉貨。”

    地處湛江的一位雙匯火腿腸總經銷商龍華(化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相比“瘦肉精”事件發生前,他預計4月份的銷量能恢復到之前60%左右的水平。

    龍華主要有兩塊業務。一是學校,二是商超。他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截至4月20日,當月他對幾個銷售情況較好的學校的供貨總額為4萬元,但是平常他的月供貨額能夠達到10萬元。商超情況類似。原來月供貨額在8萬元左右的一個超市目前只進了3萬的貨;此外,還有幾個超市這個月都沒有在他那里拿貨。

    龍華告訴記者,他的貨源來自廣東雙匯,沒有濟源雙匯的產品,所以相比山東、河南等地而言,受到的影響稍小。

    安徽合肥雙匯肉制品經銷商張總經理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回顧道,他負責配送的雙匯產品原本一天可銷售十幾噸,“瘦肉精”事件后第一周,每天銷售量基本維持在1~2噸,而到4月21日也只能恢復到6、7噸,產品銷量只有原來的六成左右。

    而遠在西南的雙匯成都經銷商魏總經理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他做雙匯的代理7、8年了,從來沒有碰到這樣的情況,消費者不信任沒辦法,現在只能觀望。“由于雙匯的肉制品銷售額只有原來的一半,一個月來出現虧損,虧損的數額不方便透露,但是壓力大。幸虧做生意多年有些老本,還可以硬扛。”

/渠道動態/

穩定經銷商  雙匯將繼續“讓利”?

每經記者  朱瓊華  李嬌鳳發自河南、北京   

    面對終端銷量大幅下滑的情況,為了“安撫”經銷商和加盟店,雙匯集團不得不調整原先的經營策略,如“瘦肉精”事件之前經銷商退貨要承擔產品損失的50%,現在經銷商可以無償全部退貨。此外,經銷商還透露,一些對他們的補償或者賠償的政策在5月將陸續出臺。

    其中,安徽合肥雙匯肉制品經銷商張總經理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雖然此前雙匯也承諾產品在一定期限內可退貨,但是產品退貨造成的損失,經銷商與雙匯各承擔一半。但是現在雙匯承諾,可無條件退貨,并且退回的產品損失經銷商不用承擔。

    張經理表示,他參加了3月23日雙匯全國經銷商大會的合肥視頻會議。雙匯承諾,在5月之前未銷售的雙匯產品,可以無條件退貨,并不承擔任何責任。后來,雙匯也在辦公系統向經銷商下發了相關文件。

    “雙匯會出臺一些優惠政策,聽說具體的優惠會在5月后出臺。”山東濟寧雙匯經銷商史總經理向《每日經濟新聞》透露,通過多種促銷活動如大幅讓利等,當地雙匯肉制品銷售得到一定恢復,但目前仍然處于虧損狀態,“以前雙匯的極少部分老品牌產品是不準退貨的,現在退貨范圍擴至所有產品。”

    不過成都經銷商魏經理對這些退貨承諾卻并不看好,“誰愿意預先將資金打給雙匯啊,拉貨退貨,付款匯款,這些事多麻煩啊。”

    除了退貨方式更為輕松外,哈爾濱一位超市老板還向記者透露,“以前雙匯的產品在大賣場銷售,其場地租金與銷售商五五承擔,現在據說改為七三承擔,雙匯租金承擔多兩成”。

    現在“苦撐”的雙匯經銷商、加盟商都期盼雙匯集團能出一些新的補償或讓利政策。一位業內人士指出,面對銷售渠道困局,雙匯對經銷商的經營策略可能還會做出改變。

/數據疑竇/

雙匯公告與第三方數據“打架”

每經記者  郭榮村  發自廣州

    《每日經濟新聞》上述調查結果表明,絕大部分經銷商的配貨量還沒有恢復到“3.15”之前的六成。

    但根據雙匯發展公告,“截至4月18日,公司鮮凍品的日發貨量為1500多噸,已恢復至2011年3月份上半月平均日發貨量的89%;肉制品已恢復至71%;日回收貨款已恢復至72%。”在經銷商“死撐”的情況下,為何雙匯這么快就恢復了“元氣”?這不得不引起市場的懷疑。

    第三方機構的數據和也和雙匯上述公告出現了明顯的不符。

    根據蘇賽特商業數據機構4月6日發布的一份針對全國111座城市零售終端的數據調查顯示,雙匯瘦肉精事件后,表示不再購買雙匯肉質品的消費者占到了53.31%,其中華北地區最高,達到64.69%;表示會繼續購買的僅僅占到15.34%,而華北地區這一數據低至8.58%。

    當時的調查結果還顯示,全國已有28.2%的零售店下架雙匯產品,在繼續銷售雙匯產品的零售店中,銷量的平均降幅也高達45.7%。

    消費者購買積極性不高,而雙匯又自稱有這么高的發貨率,是不是意味著大部分產品積壓在經銷商手中?但是濟南經銷商李銳捷告訴記者,因為銷售不暢及冷鮮肉保質期等因素制約,經銷商也不敢有多少庫存。上述廣東、安徽等地經銷商同樣表示沒有存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亚洲成年少妇丰满网 | 亚洲综合色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色综合久久久久综合99 |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欧在线高清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综合 | 欧美黑白配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