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12 06:55:31
在資本的江湖里,定向增發是個門檻動輒千萬的江湖,這里既有低于二級市場價格買入的利益誘惑,又存在巨額資金至少冰凍一年的風險。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財大氣粗的機構們是這個江湖唯一的劍客。
但在2007年,一個名叫“谷克寧”的個人投資者首次出現在了上市公司定向增發最終發行對象名單中,拉開了A股市場自然人參與定向增發的序幕。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機構的謹慎給了越來越多自然人向這個領域進軍的機會。今年上半年,這種情況更是頻頻出現。
據統計,從今年1月1日到5月31日,A股29家公司的定向增發最終發行對象出現了自然人的身影。他們完成了50次成功申購,其中31次在主板,19次在中小板,單次最低認購金額1106萬元,單次最高認購額2.24億元,平均每次認購金額約8909萬元,認購資金總量達44.5億元。認購股票多集中在制造業板塊,且被他們看中的上市公司,凈利潤增長率大多排在行業前列。
這些人是誰?他們何以調動如此巨額的資金?超大投入后收獲如何?《每日經濟新聞》獨家發布的 “上市公司定向增發個人財富榜”,試圖描摹出他們的輪廓。
關鍵詞:單次之最豪擲2.24億認購4400萬股38歲“帶頭大哥”手握10億PE資金?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的數據中,今年前5月單次認購資金上億元的有15人。出現在魯西化工(000830,收盤價6.73元)認購結果名單中的張凱,則是其中的“帶頭大哥”:耗資2.24億元認購4400萬股,發行完畢后張凱成為魯西化工的第五大股東。
公告顯示,張凱的住址為“北京市海淀區北京大學暢春園61公寓524號”。記者查閱搜索后發現,張凱的上述信息,曾同時出現在博云新材(002297,收盤價17.23元)2009年9月發布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意向書》中,此外還有身份證號碼“110108197303235***”以及 “北京博觀創業投資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的職務。該招股意向書披露,在博云新材IPO之前,張凱在該股兩次增發中認購持有了200萬股股票。
北京市企業信用網顯示,目前確實有一家名為“北京博觀創業投資管理顧問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觀創投)的公司處在營業狀態,這家經營范圍為“投資咨詢、投資管理、資產管理”的企業成立于2007年,法定代表人名為張凱。
而在一個名為“博觀資本”的企業網站中,張凱的名字再度出現,該網站披露的公司聯系地址與博觀創投的工商注冊地址幾乎一致。該網站介紹,作為主要合伙人之一,張凱先生曾就職于會計師事務所、證券公司、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2001年參與創立天相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并擔任公司副總裁,主管財務顧問和投資業務。
與此同時,一篇名為 “PE張凱:在‘最后一公里’進入”的報道指出,張凱參與創立了天相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并擔任公司副總裁。文中還透露,張凱創辦的北京博觀創業投資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在成立后并不長的時間內,已在國內和海外獲得資金10億元。
如果把前述所有的片段拼湊起來,似乎可以對張凱作出以下猜測:現年38歲,手握10億元PE。
為此,記者撥通了“博觀資本”在網站上標注的聯系電話了解情況。一位自稱職務是財務調查的安姓工作人員在電話中向記者表示,“博觀資本”與“博觀創投”是一家公司,張凱確實是該公司董事長。“如果不出差,他就會來公司上班”。安先生告訴記者,張凱參與了魯西化工的定向增發,具體的參與情況與公開資料一致。但這件事與“博觀資本”本身沒有什么關系,參與定向增發認購的資金“不是公司的”。
關鍵詞:77歲高齡5個月內4次出手調動1.8億最“拉風老人”已年過七旬雖然沒有像張凱那樣一擲2億,但榜單中“張傳義”這個名字或許更拉風——5個月內成功申購4次,成功申購次數在榜單上排名首位。而且,這位投資者很可能是位77歲的老人。
統計顯示,5個月內,張傳義分別以5103萬元認購升達林業(002259,收盤價7.01元)900萬股,以4350萬元認購閩福發A(000547,收盤價11.30元)500萬股,以5400萬認購國統股份 (002205,收盤價21.48元)200萬股,以3834萬元認購東晶電子 (002199,收盤價16.39元)270萬股。這4個“張傳義”的住所,都指向了上海市寶山區牡丹江路290弄9號501室。其中一家公司的公告還披露了張傳義的身份證號碼——“31011319340310****”。
如果上述地址沒有4個都叫張傳義的人,那么根據身份證顯示的信息,這位投資者今年已經77歲,在幾個月的時間內,累計調動了約1.8億元的資金在資本市場上攻城拔寨。
追蹤“張傳義”還發現,這個名字在定向增發江湖的作為遠不止如此。僅在去年,他就在新大陸(000997,收盤價14.54元)、北斗星通(002151,收盤價27.78元)的最終發行對象名單中出現,兩只股票的認購資金共約6000萬元,且到目前都還未過限售期。此外在2009年,“張傳義”還出現在了滄州明珠(002108,收盤價8.78元)的定向增發認購者名單中,當時他以9元/股認購了300萬股。
77歲還能如此精力充沛,確實有些讓人覺得不可思議。這位“牛人”的頻頻動作早已引起了股民的好奇。“上海市寶山區牡丹江路290弄9號501室是個什么樣的地方”,已成為百度知道的懸賞問題。不過,知道這位拉風老人廬山真面目的人并不多,就連張傳義今年認購入股的一家公司的證券事務代表也向記者表示,雖然知道張傳義的認購行為,但不認識張傳義,并未在公司總部見過此人。
關鍵詞:80后“80后”新人調動3.44億元年輕有為還是他人“馬甲”?在這個神秘的財富場里,既有老當益壯的張傳義,也有“80后”新勢力的初生牛犢。而且,這80后還不止一個。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整理統計的資料中,認購者公開的身份證號碼共有23個,其中有4個身份證顯示,他們是“80后”。
這4位“80后”,年紀最長的是出生于1981年的周艷,手筆也最大。這位住址為重慶市九龍坡區的投資者,以29.18元/股認購了西藏礦業(000762,收盤價30.77元)520萬股,一出手就是1.52億元。此外,在廣匯股份(600256,收盤價22.70元)的成功申購者中,也出現了“周艷”的名字,這兩個“周艷”的住址幾乎一致。這一次,周艷以1.92億元認購了廣匯股份800萬股。如果這兩個“周艷”是一個人,那么這位“80后”是這5個月來調動最多資金進入定向增發市場的自然人,總金額達到了3.44億元。
而其他3位“80后”中,還不到24歲的江蘇無錫人歐玨豪擲5000萬元認購了中銀絨業(000982,收盤價13.40元)500萬股,同為江蘇人的吳熹斥以4050萬元認購了澳洋科技(002172,收盤價7.35元)500萬股;此外,出生于1986年的北京人張旭,以2835萬元認購了升達林業500萬股。這3人分別進入了這3家公司的十大股東行列。
除了張旭,記者尚未找到其他3位“80后”在定向增發市場別的痕跡。由于年紀輕輕就可以調動上千萬甚至上億的資金,他們的身份被外界猜測,探尋他們究竟是年輕有為,還是只是“馬甲”。
如外界就曾將歐玨和聲名在外的“牛散”朱南松聯系在了一起。因為與歐玨一樣,以朱南松為法人代表的天津證大金牛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也參與了此次中銀絨業定向增發的申購,巧合的是,朱南松也是江蘇人。
關鍵詞:組團“家鄉組”或“哥倆好”定向增發也愛“團購”或許上述對于申購人家鄉的聯系進行猜想看起來有些牽強,但在記者統計的榜單中,參與定向增發的個人的確有地域版圖。
以認購人次計算,上半年A股市場定向增發的個人中,來自廣東省的投資者出手次數最多,總共出手11次,認購資金總計為8.37億元;緊隨其后的是來自江蘇省與浙江省的投資者,各有8次出手,但認購金總額達到了9.89億元,位列各省之冠。
這3個省份,加上上海、北京、遼寧和福建等地的投資者,來自東部的投資者出手總次數達到了39次,投資總額為35.36億元,占比約八成。
“區域團購”或許只是財富的傾斜特征,但還有一種“團購”,似乎卻在暗示,以自然人身份出現的資本大鱷并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如前述的上海人張傳義近兩年的每次申購,“身邊”常有一個叫梅強的南京人。除了今年兩人都認購了國統股份,記者還發現,在獐子島(002069,收盤價24.23元)今年的定向增發中,“張傳義”和“梅強”的名字也結伴出現在了詢價名單中,不過最終兩人均沒有申購上。而在2010年,這兩個名字在宏達新材(002211,收盤價11.25元)、中福實業(000592,收盤價7.63元)以及北斗星通等股票的定向增發申購名單中也結伴出現,而且他們申購的結果也高度一致。
關鍵詞:川軍實地探訪上榜川軍雙雄草堂浣花溪邊雙流紫東閣內?定向增發個人財富榜以東部富豪居多,作為難得一見的“川軍”,四川的兩名投資者上榜自然引人關注。這兩名投資者都來自成都,其中,家住青羊區的奉友誼以1364萬元認購了閩福發A156.78萬股;雙流人賴忠云以3175.2萬元認購了升達林業560萬股。
與諸多參與定向增發的自然人一樣,他們留給公眾的個人信息也只有身份證號碼或住址。《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探尋發現,公開資料顯示的奉友誼的住址,對應的是成都名勝杜甫草堂周邊某高檔住宅物業。該物業保安在查閱業主名單后告訴記者,這里確有一個叫奉友誼的人。隨后,記者請保安通過門禁呼叫系統與之聯系,但奉友誼家中無人應答,記者未能與之謀面。
另一位富豪賴忠云的住址是“雙流縣東升紫東閣街149號2棟3單元8號”,對應的是一個名叫“紫東閣小區”的住宅小區。記者在另外的公開資料里發現,這位神秘大佬與升達林業似乎還有更多的淵源。
根據2008年升達林業發布的《招股說明書》,“賴忠云”曾與升達林業簽訂過木地板經銷合同,合作期限為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合作區域正是成都市雙流縣;而且“他”還是升達林業上市前50萬股原始股的持有者。
該《招股說明書》并未對“賴忠云”進行過多介紹,此“賴忠云”是不是就是彼“賴忠云”呢?對此,升達林業證券事務代表告訴記者,這兩份公告里提到的賴忠云確實是一個人。可以發現,幾年來從“經銷商”“原始股東”到“3000萬豪客”,賴忠云在定向增發市場上有了一次“身份”的巨大轉變。
收益解讀七成大佬賬面“躺著也掙錢”其實,無論是一擲億金,還是“組團申購”都只是轟動一時的風景,參與定向增發,調動成千萬乃至上億的資金后真正淘到金才是王道。
按6月7日收盤價計算,今年1~5月這些大佬50次出手中,有37次可算是成功,賬面收益最低的達到了42萬元。從目前來看,七成大佬做到了“躺著也能掙錢”,平均浮盈約兩成。
從目前來看,其中賺得最多的當屬一位名為王仕孝的浙江投資者——即使除權后股價調整下跌,他所購股票的二級市場價格仍高于當初的認購價。5月16日,華儀電氣(600290)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5股,這樣,在這之前斥資近億元認購華儀電氣780萬股的王仕孝,其股本也擴充為1170萬股。而該股6月7日的收盤價16.95元/股,仍高于認購價12.3元/股。從賬面上來看,王仕孝所持股份的市值已經達到了1.98億元,收益過億,浮盈率幾乎為100%。
不過,由于認購后存在1~3年的限售期,這場投資到底能不能,或者能帶來多少真金白銀,都要在限售期結束后才能見分曉。
如何見分曉?從這些被認購股票十大股東的名單變化就可窺出一二。在記者統計的這50次認購中,有35次認購都使投資者進入到了十大股東行列。如果這些投資者只是進行短期的財務投資,那么在限售期結束后公布的十大股東新名單,一定會發生變化。
如前述的“拉風老人”張傳義,2009年他以9元/股認購滄州明珠300萬股,成為了該公司的第四大股東。其后,滄州明珠2009年年報顯示,在實施了資本公積金轉增股份后,張傳義在該公司的股份達到了360萬股,仍為該公司第四大股東,持股比例為3.65%。不過,在滄州明珠當年8月份發布的2010年半年度報告中,十大股東中持股比例最低的為0.17%,但即使是如此,十大股東里已沒有了張傳義的名字。公開資料顯示,張傳義所持有的限售股可以上市流通的時間是2010年3月5日,而在2010年3月至6月期間,據記者粗略估算,滄州明珠在二級市場的平均股價約為22元/股。
特別提示:本組報道僅供參考;相關數據均引用上市公司公開數據;內文相關同名情況請注意甄別。有關本報道的任何看法,歡迎致電028-86512328,或致電郵cdmoney@163.com溝通交流。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