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03 08:34:59
近半年以來,創業板新股留給投資者最深的印象非“破發”莫屬!
但是,從6月初上市以來,富瑞特裝(300228,收盤價34.90元)24.98元的行發價經受住了市場整體大跌的考驗,并在大盤最近的強勢反彈中,實現近40%的區間漲幅,一舉成為6月份“最牛”創業板新股之一。資金看好富瑞特裝的原因何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公司所處LNG行業有望在全球低碳經濟的背景下贏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公司IPO項目因為提前使用了自有資金投入,已實現部分投產,為接下來幾年的業績增長打下了基礎。
機會和風險始終并存。由于LNG產業鏈嚴重依賴天然氣這一不可再生能源,隨著世界各國加大對LNG汽車應用的推廣,未來行業或將面臨上游能源供需失衡的壓力;此外,在以動力鋰電池主導的新能源汽車發展背景下,LNG汽車是否早已輸在“起跑線”上?
LNG與CNG兩足鼎立正形成對于LNG汽車,可能大多數人都比較陌生。
CNG(壓縮天然氣)和LNG(液化天然氣),同屬于NGV(天然氣汽車)的實際應用,前者多見配置于城市出租車;后者則是最近兩年才興起,多應用于城市大中型公交車動力系統,且正在向重型卡車領域全面滲透。LNG作為燃料應用的產業鏈中包括LNG液化、運輸、儲存、加氣站及車/船供氣系統五部分,富瑞特裝屬于較全面的LNG產業鏈公司。
LNG是一種清潔、高效的能源,未來將代替汽油或柴油作為燃料。招商證券研報顯示,LNG正以每年約12%的增速,成為全球增長最迅猛的能源行業之一。
LNG汽車與CNG汽車相比有著安全性、續航力、節能減排等多方面的優勢:同樣容積的氣瓶,LNG的續駛能力是CNG的3倍以上,CNG續航里程較短一般在100~200KM,LNG汽車的續航能力則可以達到600KM。
另外最值得關注的是,LNG汽車在節能減排上優勢更加明顯。根據取樣分析對比,汽車用天然氣比用汽油、柴油的綜合排放降低約85%左右,其二氧化碳排放減少24%、一氧化碳減少97%、二氧化硫等其他廢氣也要低出許多。
但是,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的東興證券分析師認為:“由于我國的CNG汽車已經過多年的發展,特別是在城市出租車與部分公交車應用領域有著較為廣泛的基礎,CNG加氣站建設已形成良好的管網覆蓋。同時,LNG汽車在初期的投入要明顯高于CNG汽車,目前主要應用于城市中大型公交車與重型卡車領域,因此,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CNG與LNG將形成兩足鼎立的共存狀態。”
不過,我國對LNG產業的發展越來越重視,已經建成或擬規劃實施的LNG接收站項目有廣東、浙江、上海、江蘇、山東、遼寧等,這些項目將最終構成一個沿海LNG接收站與輸送管網。東興證券的研報顯示,以上所有LNG接收站預計將于2012年之前全部投入使用,這為LNG汽車未來的發展提供了相應的基礎設施配套系統,并為LNG汽車的全面推廣打下了基礎。
在這樣良好的產業背景下,富瑞特裝作為我國上市公司中唯一的LNG全產業鏈公司,其成長性得到了市場的認可。以24.98元的發行價為基礎,該股上市18個交易日后,區間漲幅已接近40%。其中,從6月21日以來,上證指數的區間反彈高度超過5%,而該股在這一區間的漲幅則高達28%。
募投項目已部分投產值得注意是,由于公司已提前使用自有資金投入到部分募投項目的建設。因此,公司從上市以來,部分募投項目的產能正在陸續釋放。
公司本次發行募集資金2.89億元,募集項目為清潔能源(LNG)車船應用裝臵產業化建設項目。項目建設期為2年,達產后,將新增年產LNG車用燃料供氣裝臵2600套、移動式LNG撬裝加氣站120套和LNG船用燃料供氣裝臵20套。上述產品合計增加公司產能約10300噸。
德邦證券的分析顯示,IPO項目全部達產后,將使公司的產能增加約72%。公司可根據實際訂單情況在各產品之間進行產能的靈活調配,屆時,公司總體產能將增加至24100噸,第4年即能達到滿負荷生產;船用LNG燃料儲存供氣裝臵第3年投產,生產負荷為50%,第4年也能達到滿負荷生產。
根據公司方面的回應,公司上市前通過開展募投項目的先期可行性研究、規劃設計、設備選型和工程招投標等工作,已于2010年10月8日正式啟動工程建設,截止到公司6月初上市,其募投項目的第一條生產線已經投產,單月車載系統產量達到1500套,明年有望提前達產。
從市場份額來看,公司在LNG撬裝加氣站和車載LNG供氣系統市場份額分別達到50%和72%。經過2008到2010年的發展,公司LNG低溫儲運設備占主營收入的比重從43.4%提升至71.89%,已成為公司絕對的核心產品。東興證券一位分析師認為:“在經過前期的示范運營后,未來三年公司有望進入爆發式增長。其中,車/船用供氣系統行業進入壁壘非常高,預期未來較長時間可保持優勢份額。”
盡管LNG汽車行業的發展受到節能減排概念的支持,但是LNG汽車應用是以天然氣這一不可再生能源為燃料,而隨著各國加大對LNG汽車發展,未來這一不可再生能源仍難以擺脫供需矛盾這一“魅影”,因此,從經濟性、戰略性層面看,LNG汽車產業面臨多重考驗。
鋰電池加快應用帶來壓力“不管是LNG,還是CNG汽車應用,終將是新能源汽車的過渡階段,畢竟這兩者使用的都是非再生能源。隨著以動力鋰電池和太陽能電池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汽車應用的全面推廣,LNG汽車的發展仍然面臨較大的壓力”,一位不愿具名的資深行業人士不無擔心地表示。
另外,隨著歐美等發達國家加大對LNG汽車的推廣,未來天然氣這一核心能源仍將面臨尖銳的供需矛盾。
重慶大學的宋克成在其論文中指出:“我國是天然氣的相對短缺國家,到2020年對天然氣的需求將超過3000億立方米,其中,約50%將通過進口來滿足需求”。根據國家能源局規劃,2015年我國天然氣供應將達到2600億立方米,期間年復合增長率為19%,而到2020年天然氣需求量達到3280億立方米,其中超過50%將需要進口來滿足。同時,根據東海證券的測算顯示,到2020年我國對進口石油的依存度將高達60%,這使得我國能源安全面臨很大挑戰。
在此背景下,國家已于2010年明確將以動力鋰電池汽車作為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因此,中投顧問研究員李勝茂指出:“LNG當下主要應用還限于公交客車領域,天然氣屬于傳統的不可再生資源,且目前國內天然氣的供應量非常有限,需要大量從國外進口,所以推測相關部門不太可能大面積推廣LNG汽車。”
目前,政府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進程,而以動力鋰電池為儲能裝置的新能源汽車備受青睞,已經成為推廣運用的主流車型,其顯然是LNG汽車的主要競爭對手。未來LNG汽車應用領域是否能保持高增長呢?
對此,上述業內人士表示:“主要取決于國家政策的主導,對動力鋰電池汽車的推廣力度,其中專項補貼、政府集中采購、充電站等配套設施建設進度都將對LNG汽車應用形成牽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