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媒體聚焦

每經網首頁 > 媒體聚焦 > 正文

高通脹環境下的投資選擇

2011-07-31 00:27:02

    雖說市場現在一致預期通脹率將會逐步退潮,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較高的通脹率將會在較長時間內存在。主要原因在于造成本次通脹率上升的因素具有長期性,包括勞動力成本的上升、輸入型的原材料價格上升和超發貨幣等。提高勞動力價格是推動中國經濟轉型的重要手段,再加上中國的人口紅利也進入拐點階段,因此勞動力價格的上漲將會持續很長時間。輸入型產品價格上漲和超發貨幣的因素,恐怕也很難在短期內消除。

    雖然歐洲出現了希臘債務危機,美國也面臨提高債務上限的壓力,中國也出現了地方融資平臺的風險。這些均是2008年金融危機的延續,。在全球經濟放緩的背景,最終博弈的結局將是政府難以堅持過度緊縮的政策。

    中國經濟的轉型還處于關鍵時期,保持一定程度的增長也是經濟順利轉型的必要條件,這也是政府對于通脹的容忍度在不斷提高的一個重要背景,即必須在通脹和增長之間尋找平衡。特別是最近地方政府平臺暴露的問題,使得金融監管部門也最終加入到擁護適度通脹政策的陣營??傊袊鴮M入到長期較高通脹的周期。

    在這樣的周期里,談到投資,有定價能力的行業或公司將會是抵御通脹的良好標的。定價能力強的行業和公司中包括下游消費品中的龍頭公司,以及中游行業中市場占有率高的龍頭公司。

    在投資的節奏上,由于消費品直接關系到通脹和通脹預期,定價能力強的企業往往會被有關部門約談,導致定價能力無法在政府治理通脹的關鍵時期得以發揮,也使得這些公司在通脹上漲的階段,股價受到抑制。反而是那些定價能力強的中間制造業,產品價格不是直接與通脹率掛鉤,得以順利將成本上漲壓力通過產品價格上漲向下傳導,業績增長會非常快。一旦通脹壓力出現緩解,消費品龍頭企業的提價將會得以順利實施,業績也有望出現恢復性提升。

    為了控制銀行風險,銀監會不斷提高銀行的各種監管指標,直接的后果就是提高了資金價格。對于資金的爭奪,導致股市估值水平下降,股票投資對于企業質地的要求也在提高。結合估值水平,尋找定價能力強、業績確定性高的優質公司進行中長期投資,是戰勝中長期較高通脹的制勝之道。  (袁建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

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亚洲欧美在线人成最新按摩 | 色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综合 | 亚欧成人中文字幕一区 |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一二区 | 亚洲欧洲美洲在线观看 | 天天综合亚洲色在线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