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02 01:39:46
進入2011年,自主品牌汽車銷量明顯放緩。來自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顯示,1~7月我國乘用車自主品牌共銷售352.34萬輛,同比下降1.03%,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3.37%,而市場占有率較上年同期下降3.06個百分點。
近年來,不少自主品牌著力于“品牌向上”,放棄了原有的優勢市場,追求高端產品,導致戰略失誤。全國乘聯會副秘書長崔東樹認為,走高端路線,現在看來有些超前,仍要“保持住自主品牌在低端市場的陣地”。
研發決定存亡過去,自主品牌在車型上常常帶給消費者“山寨”的印象。為改變這一形象,越來越多的自主品牌車企開始采用國內或者國際聯合開發的模式。
“我們自己也總結過長城汽車的研發失敗的車型,比如酷熊、炫麗,盡管我們感覺品質都是不錯的,但是市場和消費者并不認可,因此只有放棄。”長城汽車副總經理商玉貴向《每日經濟新聞》坦言。
在國內,眾多自主品牌的車型中都有合資品牌的影子,而近期最令汽車設計師贊嘆是吉利熊貓的推出,另外吉利帝豪EC7的設計,也獲得了中高級車消費者的認可。
“奇瑞QQ的推出也是參考了別人的東西,但是經過不斷研發新品,也融入了自己的風格,推出M1等車型已經形成了自己的設計風格。”崔東樹說。
專而精還是大而全當國內眾多車企紛紛上馬微車、商用車和新能源的時候,究竟是要做專而精,還是要大而全,成為擺在國內車企面前的又一難題。
“目前長城汽車擁有皮卡、SUV和轎車三大品類,這些車型是基于乘用車這一個技術。十年之內我們只做一個技術三大品類,不會擴充到其他品類中去。”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這一策略被解讀為“聚焦”的企業戰略。而另外一些企業則希望能覆蓋更多產品線,去年年底,奇瑞與中集集團等五家公司合資成立的集瑞重卡下線,奇瑞在蕪湖總部籌建了年產3萬輛重卡整車和5萬臺發動機的工廠;在河南,奇瑞投資百億元籌建年產20萬輛微型車和8萬輛輕卡及機械工程用車的新生產基地。
“很多汽車企業希望在投資上以多元化策略,求得總量增長。但是從國際汽車業的發展規律來看,做汽車還是要專,這就是為什么美國三大汽車公司會剝離自己的商用車業務,專注于乘用車的發展。”陳光祖告訴《每日經濟新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