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16 01:19:59
發酵十余天的心臟手術必用藥魚精蛋白多地缺貨事件,將我國長期存在的平價薄利必用藥、常用藥只有極少廠家生產的情況推到公眾面前。
近日,有媒體援引濟南市某醫院藥劑科主任的消息稱,“上海第一生化藥業有限公司的銷售人員提出,要購買一盒魚精蛋白,必須搭配購買一箱肝素鈉。”
對于這種 “搭售”買賣的情況,上藥集團總裁徐國雄曾向記者表示,公司明確規定不允許借魚精蛋白缺貨的時機進行搭配銷售。“但不排除二級或者三級供貨商可能為了自身利益,會提出這種要求。
今年2月在華東地區同樣一度遭遇“無貨可賣”境地長達數月之久的家庭常用藥鹽酸金霉素眼膏,其缺貨原因也是利潤極其微薄導致企業最終停產。
關于平價藥深層次長效保證機制的“調理”,也伴隨上藥集團及其他魚精蛋白生產企業“保證近幾個月供應”后,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目前,利潤低但需求穩定的藥物在我國各級藥品市場并不鮮見,上藥方面解釋近階段 “魚精蛋白”缺貨的情況時就指出,“長期維持低價,每支僅10多元,影響了相關藥企生產的積極性。”
實際上,國內廉價藥廠商生存危機并非第一次“浮出水面”。去年全國兩會期間,有政協委員在提交的議案中指出,“醫院的廉價藥缺口高達342種”。
除價格因素外,長效藥品供應保證機制也與相關藥企及監管部門的聯動協作有著很大的關系。對于近日重新爆發的血友病用藥凝血八因子缺貨事件,中國血友病協會副會長孔德麟向記者解釋稱,“凝血八因子是甲類藥,能夠報銷的醫保藥物,但是價格很貴,因此醫保和醫院都不肯進藥也不肯用”。
對于前者“價低者出局”的尷尬,正式入股通用藥業的正大制藥集團總裁徐曉陽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明確表示,“經歷重組后,未來上海通用藥業不但不會停止廉價經典藥的生產,反而會進一步通過內部挖掘,提升生產能力”。
據悉,鹽酸金霉素眼膏生產商通用藥業采取了直供連鎖藥店的措施,通過采納醫保卡方式購買的形式,成為平價用藥在醫保制度中的補充。在華東地區市場份額頗高的華氏大藥房副總經理蔣道紅向記者表示,家庭常備外用藥藥房直供銷售模式可以起到很好的宣傳廉價經典藥和保障其長期供應的作用。“同時也有利于藥廠了解到廉價藥真實供需情況,利于其及時調整藥品生產線結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