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23 01:04:48
究其原因,在于本田產品線支撐力不足。眼下,本田在中國幾近釋放出全部車型,而競爭對手的新品卻層出不窮。
從東風本田總經理升任本田中國本部長的倉石誠司,深諳這一市場局面。在他看來,本田需要盡快建立起與中國本土化的決策機制,以推進兩家合資公司不偏離主流車企的發展軌跡。但是,能否借此次戰略修正追趕上風頭正勁的大眾等汽車公司,本田在中國的本土化研發戰略至關重要。
產品困局待解在本屆成都車展上,東風本田發布了第九代Civic思域。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洪坦言,前些年由于產能不足的原因,東風本田引進產品較為緩慢。但是,以第九代思域為標志,東風本田開始修正市場戰略,將銷售目標人群與產品結構向縱深延伸。
“對東風本田而言,未來發展有一個很清晰的概念,即在本田‘精品戰略’的基礎上,對產品線進行有針對性的擴充。不追求大而全,而是在自己的優勢基礎上,形成七到八款車的格局,支撐我們的銷量。”劉洪告訴記者,“第九代思域的年銷目標是10萬輛。10萬輛的銷售目標是針對我們的第二工廠和新產能而確定的戰略選擇,如果做不到這一目標,整個東風本田的可持續增長都會出現問題。”
事實上,本田的問題一直存在。其保守的戰略與市場增速脫節,而在車型引入上,則是出于其自身產品線的短板。在本田旗下兩個合資企業中,廣汽本田目前僅有5款車型,東風本田也僅有4款車銷售。“明年第二工廠建成投產后,將推出4款新車型,包括兩個新品和兩個換代車型。”劉洪表示。
研發本土化待加快與思域等經典車型不同,本田近兩年在中國推出的高端車型并不算非常成功。東風本田思鉑睿和廣汽本田歌詩圖,由于銷量不佳日漸邊緣。
如何解決這一難題?只依靠合資自主的新車型,尚不足以提升本田的品牌力。因此,針對中國市場的研發車型也在倉石誠司的計劃之中。本田一直有立足當地市場推出新車型的傳統,雅閣是為美國市場開發的,飛度是為日本市場開發的,但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汽車市場,尚未出現本土化車型。“本田中國針對中國市場的研發成果,爭取在明年北京國際車展以后相繼推出。”倉石誠司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加價”營銷的雙刃劍旺銷的東風本田CR-V在8月重奪了SUV的銷售冠軍,月銷量達到1.69萬輛,但長期被籠罩在 “加價”銷售的市場陰影下。受困于產能原因,東風本田也難以有效改變經銷商“加價”的市場行為。
“廣本在今年下半年產能將從36萬輛提升至48萬輛;東本目前是24萬輛,明年第二工廠第一期建成后將達到34萬輛,2013年將達到36萬輛。接下來,進一步考慮東本增加12萬輛的產能。這樣兩家公司加起來就達到了96萬輛的產能。”倉石誠司表示。
“產能增加會根據市場發展的情況實現,主要看思域、CR-V等車型被市場接受程度,同時還要考慮中國整體的市場情況。”倉石誠司表示,“本田在中國的中期目標,是實現8%~10%的市場占有率。”
如果按照2015年中國汽車市場2000萬輛的預期考量,本田在中國的銷量至少要達到160萬輛,該數字仍遠超其在中國的產能規劃。因此,能否跟上中國市場增長速度,對本田來說尚未可知,但是加快推進本土化戰略或許才是可行之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