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27 02:11:15
楊少鋒昨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就國內房地產格局而言,一線城市就是全國樓市的風向標,如果北上廣深這幾個城市同時出現下跌,那么拐點就到,但這幾個城市不到萬不得已,價格不會出現下跌。
對于如何認定“拐點”,楊少鋒將其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銷售量持續下跌;第二,有超過20%~30%的項目出現了明顯的價格回落,降價幅度在10%~15%;第三,房企因經營困難出現兼并重組。
“以北京為例,現在大城市的開發商基本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可降可不降,這類開發商在此前掙了錢,資金壓力很小,不急于降價。還有一類則是不得不降,譬如通州的個別項目,如果不降價就相當于等死。”第三種最為普遍的類型則是:想降不敢降。
他認為,這部分開發商資金鏈十分緊張,但礙于各種因素并不敢輕易降價,只能通過打折優惠的形式,試探市場。但因為調控政策并無松動跡象,很快就會淪為“不得不降”,預計將這種形勢將會在明年春節前后出現。
在成交量和成交價格雙雙下跌的局面下,限購政策成為開發商的噩夢。相比限購,限貸政策則直接給開發商套上緊箍咒?,F有的融資平臺中,銀行貸款幾乎全面封死,不但開發貸全面停批,許多已經銷售的房子,按揭貸款也處于全面停滯狀態;信托融資全國年平均成本已經超過20%,即便這樣,小公司還拿不到。雖然銀行層面的分析認為非銀行金融機構和外商提供的資金還存在擴展空間,可以緩解開發商的資金壓力,但楊少鋒則表示,“開發商如果不是到了日子過不下去的時候,是不會以年息高達20%來發行信托,足以證明目前的資金鏈狀況已經十分緊張。”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