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更多

每經網首頁 > 更多 > 正文

楊六齊:風景也是生產力!

2011-11-04 01:18:40

Default-thumb_head 每經記者  母光斌  發自西安

    他和你面對面時,就如同太陽照著你,渾身散發活力,他常用稍帶方言的普通話為來訪者講述浐灞的前生后世。人長得粗獷瀟灑,身材中等,體格健碩,生就一副熱誠迷人的面孔,說到盡興處時,笑聲爽朗,周圍人如沐春風。

    在下屬眼里,這位西安浐灞生態區管委會的掌舵者精力旺盛,理念前衛,思慮頗遠;工作時不知疲憊,做事果敢,且雷厲風行,說一不二。就是這樣一位地方機構的執掌者,帶領著他的團隊勇猛精進,構筑著“綠色城市”的夢想。

    訪談過程中,綠色與生態、科學與效率、生態復興這些詞匯在楊六齊話語中出現的頻率頗高,在他看來,正在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西安,更應該從生態的角度進行一次全面復興。“國際化的標準之一就是生態化的綠色城市,西安要追求的不僅僅是經濟的高速增長,同時還有生態方面的復興。”

    西安為何要進行生態意義上的復興?楊六齊對該提問頗有興致,“城市文明衰落的背后,往往是對生態的破壞,長安城市的衰落就是比較典型的一個例子。自唐朝以后,上游生態的破壞直接導致廣運譚淤積,廣運譚基本上淤平后,渭河到黃河的水量就變少了。”

    同時,為了證明西安重塑生態的必要性,楊六齊列舉了魯迅到西安的故事,“1924年,魯迅到西安來的時候還是坐船走的水路,而今的西安不要說有水路可走,連船都是甚少可見。”

    作為國內為數不多以生態為主題的開發區,楊六齊和他的團隊對轄區的生態進行梳理的同時,亦引來了歐亞經濟論壇、F1世界摩托艇大賽以及剛剛閉幕的2011世界園藝博覽會。然而,對楊六齊和他的團隊而言,更大的挑戰還在于如何將生態與城市融合得更好。

世園會蓋棺定論:西北地界江南山水

  《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2011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以下簡稱世園會)已經閉幕了,中國人都有  “蓋棺論定”這么一個習慣,在您看來世園會對西安的主要影響表現在哪些方面?

    楊六齊(以下簡稱楊):大多數時候提到西安,人們的第一反應是文化和歷史,接下來的映象是黃土高坡、風沙、缺水等詞匯。事實上,經過多年的生態治理,西安的生態環境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生態、綠色、自然的尊崇亦逐漸為市領導所認同,并遵照實施。到過西安浐灞生態區的游客,亦有感嘆“沒有預料到的是在西北的地界,亦能如江南一般的山水詩意。”在此前,他們映象里的西安,就是端著一碗羊肉泡饃,吹著風沙的西北城市。所以說,世園會在對西安城市形象糾偏方面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勞。西安市委市政府在西安世園會召開前夕,將西安的城市形象口號改為  “華夏故都,山水之城”,側面展示了西安“綠色發展”的決心。

    另外一個方面,國務院文件中體現的三個國際化大都市建設中,西安與北京、上海一起位列其中。而西安要建設國際化大都市,不僅僅是經濟、人文方面的國際化,同時在生態方面還需要和國際接軌,通過西安世園會的舉辦,我們在城市治理、園林綠化方面也積累了不少的經驗,這些為建設國際化的生態西安做好了鋪墊,可以說西安世園會開啟了西安生態建設國際化的帷幕。

    事實上,世園會給西安的影響遠不止于此,常規的譬如提高城市品位、改變城市形象、加快城市更新速度、豐富西安旅游產品結構等。

    NBD:與此前在國內舉辦過的世界園藝博覽會相比,西安世園會在他們的基礎上取得了哪些突破?

    楊:持續178天的西安世園會,集中展示了國內外園林、園藝、建筑、藝術。世園會期間,不斷有奇跡被創造,紀錄被刷新,因此西安也就成為世園會歷史上創造紀錄最多的舉辦城市之一。

    首先,到閉園當日,我們的游客接待人數為1572萬人次,創造了歷屆世園會入園總人數之最。此前的昆明世園會接待游客總量為943萬人次,沈陽世園會接待游客總量為1250萬人次;其次,西安世園會園區占地418公頃,是迄今為止世界園藝博覽會占地面積最大的一屆。其中,水域面積188公頃,也是歷屆世園會水域面積最大的一屆;第三,178天的會期里,經歷了春、夏、秋三季,而且每一季也是各有亮點;第四,西安世園會也成為歷屆世界園藝博覽會中用花木量最多的一次,整個園區的花卉栽植面積達47萬平方米,匯集了世界各地大約700種花卉植物。

    諸如此類的突破尚有許多,例如演藝活動場次、低碳環保、創新技術的運用等。

西安需生態復興:當年魯迅  乘船而來

  NBD:在諸多場合,您都提到了西安這座城市需要“生態復興”,能不能闡述一下您對“生態復興”的理解?

    楊:有次研討會上,有專家就提到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從西北走向東南,其流向和水土流失的走向是一致的,也就是說水土流失和文明的衰落兩者之間是有關聯性的。事實上,古長安城的衰落也和生態的破壞有著諸多的關聯,可以說良好的生態支撐起了長安城的繁榮,反之亦然。

    事實上,自唐朝以來,長安城的生態環境每況愈下,當年的長安八景大多只能在古人的詩詞中憑吊。很多西安人都不知道,1924年魯迅到西安來的時候,還是坐小船,從黃河到渭河沿著水路而來。在隴海鐵路線修建之前,水路是西安的主要交通。

    無論是浐灞河的治理,還是建設西安的生態補償區,抑或浐灞管委會的成立、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的召開、浐灞國家生態區的獲批,這些都是在為西安的“生態復興”做準備,就是說我們要用生態文明的理念來塑造這座城市,不僅僅是要復興浐灞,更是復興整個長安的生態。

    NBD:“生態復興”在浐灞生態區的整個河流治理過程中,怎樣體現呢?

    楊:我們借鑒國際先進的“生態工法”,創新河道生態修復模式。在護坡植物的選擇上,采用合適的本土草種進行編織,形成“生態毯”;種植蘆葦、菖蒲、荷等水生植物,利用生物凈化作用,增加河流自凈功能;河道隨彎就彎,讓河水“自由奔騰”。

    在浐灞河的整個治理過程中,浐河城市段全面截污之后,河流水質顯著改善;垃圾山不見了,變成了桃花潭景區和雁鳴湖千畝湖泊濕地;沙坑遍地的廣運潭荒灘,停止了采沙,坑成湖、陸成洲,再遍植桃樹、杏樹,如今變成了2011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園址。灞河水量充沛,但從秦嶺到渭河的落差大,為避免河水暴漲暴落,新建了4座橡膠壩,使河水常年保持一個衡量,改善了環境,調節氣候,補充了地下水,灞河入渭口的萬畝濕地成為西北首批  “國家濕地公園”。因此,可以自豪地說,我們的生態復興是遵循自然的  “真生態”,是在尊重自然規律的基礎上的生態復興!

    NBD:簡要概括一下,就是為自然做減法,為河流減負?

    楊:對,可以這樣理解。在浐灞河的治理中,我們的做法也就是對自然做減法,為河流減負。為什么我之前要多次提到“生態復興”呢?事實上,我們的做法也是對古人理念的貫徹,對自然“做減法”的思想千年之前的古人早已領悟,在周文王“山林非時不升斤斧”、《呂氏春秋》“四時之禁”、魏征《諫太宗十思疏》“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等古籍中已有體現。而周秦唐的環保思想、法律,又跟陜西這片土地有著深厚的淵源。作為這方熱土哺育的子民,我們迫切地希望歸本溯源,讓古老文明在今日的土地上得以傳承和發揚。

城市與生態融合:自然資本  貨幣財富

    NBD:我們都知道,城市化的過程對生態的影響是無法避免的,浐灞生態區在這一方面是如何考量的呢?

    楊:以往的城市開發,常常是GDP導向開發。先建設,再配套;先破壞,再環保;先追求GDP,等環境破壞、群眾抱怨了,再改善環境。我們在浐灞生態區的建設中,卻正好相反:先恢復生態、保護好環境,再開始造城。我們稱之為“生態導向開發”(EOD)。

    浐灞河的生態環境得到了修復,而新的時代又有新的建設要求。如何讓浐灞的生態格局得以長久保留?為此,在生態區的規劃建設中,我們創新性地提出“大開大合、大疏大密”的布局原則。過去這個城市的建設密不透風,這是有問題的。“大開大合,大疏大密”的布局原則,也就是盡量尊重原貌,不去破壞原有的生態環境鏈條。譬如說在世園會結束后,園區里面的一些小島,不會做任何建設,把它給留白出來,供遷徙而來的鳥兒居留。

    與此同時,我們區內的生態板塊進行建設時,需要它有一定規模。所以我們有些地方放得很開,像幾千畝,甚至上萬畝,下來十里路,是沒有任何開發的。全部是留“白”,叫做城市白地。

    NBD:對城市新區而言,沒有產業則顯得有些欠缺。那么,浐灞生態區在生態復興的基礎上,在堅持生態重建是第一要務的同時,產業發展是如何考慮的?

    楊:風景也是生產力!美國的綠色生態建筑機構曾做過調查,證實在綠色生態環境中辦公可以使工作效率提高10%以上。優美的環境,更有利于促發靈感。因此,“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不只是一種景觀描述,而是具有實際經濟意義的。

    事實上,浐灞生態區的發展模式與此亦有異曲同工之妙。與傳統的發展模式相比,我們的思路是用“自然資本”引領“貨幣財富”,堅持生態導向發展(EOD),形成具有浐灞特色的生態財富。因此,我們將產業定位為現代服務業,吸引金融、會展、文化、商貿等產業入駐。

    事實也證明,當我們積累了豐富的“自然資本”之后,我們開始進入社會經濟價值的收獲期,歐亞經濟論壇永久會址落戶,西安金融商務區、2011世界園藝博覽會,東盟經貿中心等項目及國際國內知名企業紛紛落戶浐灞生態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

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責編 祝裕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亚洲国产911在线观看 | 亚洲午夜成人Av电影 | 一二三区在线视频 | 中文字幕久久35一 | 亚洲成国产人片在线观看88 | 亚洲日韩欧美无线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