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17 01:07:45
美國財政部昨天 (11月16日)公布國際資本流動報告 (TIC),在2011年8月減持365億美元后,9月中國增持113億美元美國國債,持有總量達11483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9月單月中國外匯儲備減少608億美元,為16個月來首次下降,在此情況下,中國仍逆市增持美國國債,且增持規模創11個月來新高。
而根據巴克萊資本策略師龐德的計算方法,中國截至今年9月持有的美國國債或接近1.5萬億美元,較8月二次修正后的數據增持600億美元,美元資產仍占我國外匯儲備的主流。
分析人士指出,9月正值美聯儲實施扭轉操作的消息傳出,美聯儲通過拋短買長的方法,壓低長期國債收益率。不排除中國的增持行為是跟隨美國的政策作出調整,旨在增強投資的安全性。
實際數據或近1.5萬億美元中國目前仍然是美國國債最大的海外持有國,約占美國海外流通國債4.5萬億美元的32.8%。
對于中國在外匯儲備減少之際逆市增持美國國債,知名對沖基金基金經理張敏杰表示,9月市場傳言顯示,美聯儲將實施扭轉操作,通過拋短買長的方法,壓低長期國債收益率。為此中國不得不考慮增持美國國債,以增加安全性。
“歷史數據顯示,當對沖基金規模達到300億以后,就很難保持年化20%的收益,有些年度還可能出現虧損。中國目前缺乏有能力操作大規模資金的金融人才,再加上大幅押寶美國國債,只能被動地跟隨美國的政策作出調整。”
雖然美國財政部在2010年12月曾對美國國債數據作出修正,令上述數據的公信度獲得提升,不過巴克萊資本策略師龐德指出,美國財政部對月度美國國債購買量的修正,只是基于截至去年6月的購買,修正后的數據仍存在“瑕疵”。
龐德表示,內地還通過香港和倫敦離岸市場以代持的方式購買美國國債。英國購買的美國國債從去年6月的945億美元激增至12月底的2720億美元,期間增持的大部分美債,將配置回中國。
按照龐德的算法修正后,今年前8個月,中國持有的美債規模分別 是 1.34、1.36、1.38、1.39、1.41、1.42、1.43和1.44萬億美元。
這意味著,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一直呈穩步上升態勢,即使今年8月美國痛失3A評級、9月中國外匯儲備下降之際,中國依然在增持美債,美元資產仍是外匯儲備的主流。而并非像有關財經媒體所報道的,中國外匯儲備快速增長的背景下,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小幅減少。
外匯儲備多元化面臨“兩難”前國家外匯管理局外匯政策顧問、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張陶偉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國家對外匯儲備的管理分為總量管理和結構管理兩方面,由于我國外貿長期順差,外匯儲備增勢迅猛,對總量的調控很難實現,因此還是以結構調整為主,調節美元、歐元和日元等資產在外匯儲備中的比例。
不過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占比逾六成,如何真正實現外儲的多元化,仍是個待解的難題。
日本財務省10月初表示,8月中國買入日本短期國債3456億日元,賣出中長期國債1667億日元,凈增持1789億日元 (約合23億美元),但相對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持有量依然是“杯水車薪”。
中投公司總經理高西慶本周二(11月15日)在香港表示,由于全球市場更趨一體化,越來越難撤出部分市場和剝離投資。中國如果出售主要經濟體的主權債,不可能不發生損失,或引起中投資產急速貶值。
高西慶認為,國家的金融安全問題變得更為復雜。當討論國際投資問題時,必須要考慮這些投資是否符合中國自身的利益。中國不會給自己戴上慷慨之國的高帽,承諾不惜一切經濟代價來幫助其他國家。
今年7月,國家外匯管理局曾表示,多元化一直以來是外匯儲備的主要經營原則之一。但同時強調,有效的外匯儲備多元化是戰略性質的資產擺布,需要前瞻性地規劃和實施,不能以市場和輿論的短期表現為參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