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07 01:06:59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新江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李新江 發自北京
已經有跡象顯示,新年伊始的資本角力正在刺激市場做多熱情。根據英大證券統計數據,2011年12月份和2012年1月份,316家上市公司發布增持公告,掀起了近年來頗為罕見的增持潮。
這些個股中不少為基金重倉股,而且從大股東增持個股動向來看,不少在機構和游資席位的參與下,已經走出一波強勢反彈行情。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盡管有不少歷史數據佐證“大股東增持是市場觸底的信號”,但機構席位做多熱情不足,一些個股甚至有機構借勢出貨,為市場下一輪的走勢留下懸念。
大股東增持誘發上漲
根據英大證券統計數據,2011年12月,共有209家上市公司發布增持公告,大股東增持股份數為51017.66萬股,增持市值高達415103.25萬元,這一趨勢延續至年后,2012年1月份,107家上市公司發布增持公告,增持股份數為34366.08萬股,增持市值為284701.72萬元。
據北京某資深券商人士分析,本輪增持潮中,無論是增持公司數量,還是增持股份數和增持市值,均處于2009年10月份以來的高位水平,其中2011年12月份的后兩個指標還創下了期間歷史新高。
也正是因此,上市公司大股東這一動向引發了市場樂觀情緒,一些個股在大股東增持之后,引發了機構席位強勢布局。
《每日經濟新聞》統計發現,包括理工監測、康盛股份、霞客環保、浙江震元、華天科技、日發數碼和英唐智控等在內的多只個股,在大股東增持前后,都出現成交量放大或者上漲行情。
上述券商人士指出,大股東增持可能誘發機構和游資做多。盡管如此,在市場仍整體羸弱的背景下,機構資金對于這一類個股仍然有所區別對待。
以張化機為例,2月1日張化機發布公告稱,高管人員增持23.27萬股,當日成交額由前一天的1200余萬元躥升至1.2億元。根據深交所披露的盤后數據,共有四家機構專用席位合計買入近3000萬元。
盡管當日拉出了漲停板,仍沒有讓部分機構多做停留,同一天張化機的盤后數據中,機構賣出的動向并不示弱,前五大賣出席位被機構占據四席,合計賣出4500萬元,比買入量還增加了五成左右。
部分個股遭機構拋棄
一般而言,大股東增持公司股票,素來被認為是長期看好公司業績,或是認可目前公司價值,或認為價值低估,會拉動股票的價格上漲。而且大股東密集的增持潮,曾經佐證了1664點的歷史大底。
然而在本輪大股東增持熱中,《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機構借勢逃離的現象也頗為常見,或反映出包括公募基金在內的機構投資者對于后市仍然存在分歧。
比如昨日(2月6日),國騰電子發布公告稱,董事長莫曉宇先生和總經理謝俊先生分別使用自有資金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證券交易系統增持公司股份84700股和42300股,成交均價為23.60元/股。增持原因系兩人基于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看好,通過增持以表達其對本公司未來快速發展充滿信心。
但值得注意的是,從2011年年末以來,國騰電子已經連續遭到機構專用席位出貨。在2011年12月28日,五家機構席位合計賣出1000余萬元,2012年1月30日,三級機構席位合計賣出近3500萬元。
另外在去年的12月15日,海虹控股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增持股票約208萬股。隨后12月19日,海虹控股被五個機構席位拋售約9000萬元的股票。
而當時該公司給出的增持理由同樣是 “基于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擬在未來擇機以自身名義通過二級市場增持公司股份”。數據顯示,在大股東增持的兩個交易日里,海虹控股股票分別上漲1.11%和下跌3.44%;而在披露大股東增持公告的當日,海虹控股下跌0.86%,收于6.95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