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2-02-07 10:05:20
在迎來一筆2000萬美元的風投后,愛康國賓董事長兼CEO張黎剛目前可謂風生水起。對于未來的預期,他表現得信心十足。
每經編輯 胡騰
每經記者 羅倫 發自上海
在迎來一筆2000萬美元的風投后,愛康國賓董事長兼CEO張黎剛目前可謂風生水起。對于未來的預期,他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專訪時表現得信心十足,“現在中國的醫療市場規模只相當于美國醫療市場的1/8,還有巨大的提升空間。”
但是,作為國內的新興產業,健康管理“錢途”依然撲朔迷離。
“一站式”平臺趨勢
愛康國賓的前身是愛康網健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與上海國賓醫療控股有限公司。2007年公司,兩公司合并。
“此前,由于只有虛擬管理,沒有實體的醫療機構,愛康網就像浮在半空中一樣。”張黎剛說,而上海國賓方面,由于開始籌建連鎖,已經不滿足于只做體檢業務。眼下,經過“聯誼”的愛康國賓通過對上下游資源的運用,達到了整合。
“以IT技術為平臺,整合健康和醫療服務資源是健康管理行業的發展方向。從更大方面來說,這種‘一站式’平臺正是下一個互聯網發展的趨勢。”張黎剛認為,“這可以實現從體檢、醫療、專家會診到家庭醫生、慢性病管理等全方位的個性化服務。”
規模化難題及資本觀望
在國際市場,知名的HMO(HealthMaintenanceOrganizations健康維護組織)運營商,如美國聯合保健集團、WellPoint公司等,除了可以控制大型醫療機構,還控制著保險公司、養老院等一系列資源,真正打通了整個產業鏈。
張黎剛表示,愛康國賓目前的最大挑戰是規模化,其中包括數據和服務的流程化、標準化。他表示,公司里面不少比例的員工是做IT出身的,他想將IT思維嫁接到醫療這個傳統產業中去,但隨著業務模式不斷擴大,互聯網行業增加服務器的方式卻解決不了健康互聯網的新問題。
此前,愛康國賓獲得了國際著名風投基金單筆超過2000萬美元的資金。但一位資深風投人士分析稱,“對風投來說,現在還不是投資該行業的合適時機。”一方面,現在國內健康管理產業鏈拓展空間還不是很大,比如保險公司投資政策限制、醫療體制改革難題等;另一方面,國內現有健康管理公司的業務模式還不足以支撐未來的成長空間。具體來說,客戶資源和定位還未形成一種良性循環,由于尚處在起步階段,服務被客戶認可還需要時間證明。此外,規模和品牌也需要進一步的提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