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消息面帶來新風向:政策喜 數據悲 預期明

2012-03-24 00:42:19

對于近期發布的各項政策,國金證券財富管理中心宏觀分析師孫翀指出,整體上是雷聲大雨點小。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李文藝 實習記者 郎曉俊    

每經記者 李文藝 實習記者 郎曉俊

本周,消息面看似暖風頻吹,但各種數據卻不太樂觀,上證指數也連續3周下跌。

3月19日,廣東省1000億元養老金正式與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簽約,委托投資;3月20日,成品油價格上調600元/噸;3月22日,匯豐銀行發布3月匯豐中國制造業PMI預覽指數為48.1,創4個月來最低。

3月2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以下簡稱國新辦)召開新聞吹風會,相關人士回答記者提問時稱,石油等價格大幅度上漲,對短期物價穩定產生過大沖擊的話,貨幣政策寬松空間將受到影響。此外,證監會主席郭樹清本周前往基層調研時透露工作新動向,稱就證券市場稅收問題正與有關部門積極溝通。

對于近期發布的各項政策,國金證券財富管理中心宏觀分析師孫翀指出,整體上是雷聲大雨點小,對證券市場沒有實質性影響,如千億養老金,討論火熱,入市資金還未見,不過,在管理層預期的政策效果還沒達到前,新的政策仍將著力于這些改革點上,如證監會呼吁對藍籌股的價值投資。

/國務院/

國新辦:油價大幅上漲影響貨幣政策寬松空間

3月22日,國新辦召開新聞吹風會。針對不久前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部長、研究員余斌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部長、研究員葛延風兩位人士做進一步解讀。

但接下來的記者提問中,大家卻把更多的關注點放在了本周上調的油價上。

CPI預期目標4%或可實現

3月20日,我國汽柴油價格每噸上調600元,距離上一次漲價,過去了40個工作日,由此,國內成品油價格步入“8”時代。而業內預期的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并未出現。有專家表示,在多種因素影響下,最近國際油價波動較大,因此當前并非是出臺定價機制改革方案的最好時機。意外的是,油價上調成為國新辦新聞吹風會的焦點之一。

新華社記者提出,油價大幅上漲對物價的影響有多大?余斌稱,經過專門測算,影響幅度還是很大的。“關鍵是如何判斷今年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的走勢。我們認為,今年包括石油在內的大宗商品價格會出現高位震蕩的運行態勢,持續大幅度上漲的可能性不大。在確定今年4%左右的CPI控制目標時,也考慮到大宗商品價格處在高位,國內勞動力成本等生產要素價格的上漲,對CPI的影響。總體上,今年4%左右的CPI的預期目標是可以實現的。”余斌說。

不過,在隨后有關貨幣政策的問題中,余斌表示,伴隨著通脹壓力的減輕,要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貨幣政策存在一定的調整空間。如果像最近出現的石油等價格大幅度上漲,對中國短期物價穩定產生過大沖擊的話,貨幣政策寬松的空間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來自廣發證券的報告稱,本次油價上調對通脹環比的直接影響在0.1%左右,油價占CPI的比重在1.5%左右,因此對CPI環比的直接影響為0.1個百分點。此外,油價上調對推高工業品價格也有一定的影響,因此考慮到對物價的整體影響,最終的效果可能要大于直接效應。此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偏負面。

預計今年GDP增長8.5%左右

在吹風會上,余斌表示,如果不發生全球性金融危機,國內房地產市場走勢大體穩定的話,今年我國經濟增長仍然可以達到8.5%左右的較高水平,在未來10年中,中國經濟的年均增長可能保持在7%~8%,這是一個合理的水平。同時還要看到,相對于日益龐大的經濟總量來說,今年我國經濟總量會超越50萬億,7%~8%的增長也是很高的。

就市場關心的第二季度中國經濟的運行風險,余斌認為,主要面臨兩個方面的壓力,一是國際上,世界經濟復蘇步伐的放緩帶來中國出口增長的下降,對經濟增長產生影響。這一影響從去年底已開始體現。今年1、2月份中國的出口增長只有6.9%。二是關于國內房地產市場的調整,對投資和消費所產生的影響,這一輪房地產市場調整已經兩年多了,實際上它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一種持續釋放的過程。

另外,對于國企改革問題,余斌稱,《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在鐵路、能源、市政建設、教育、醫療等眾多領域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這就涉及到國有企業改革的基本方向。國有企業,有進有退,進在什么地方,退在什么地方,這是關系到當前和下一步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問題。從整個思路來講,國有資本應該保持它的流動性,讓它在一些重要的領域和關鍵行業發揮作用,而在大多數領域,應當通過降低準入門檻,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形成競爭格局,提高整個經濟運行的效率。

/證監會/

郭樹清:證券市場稅收問題正在溝通中

近期,證監會對市場監管仍然保持高強度。在查處“四川東合烽非法利用他人賬戶買賣證券案”和“京博控股違法違規案”后,本周,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又趕往浙江調研,深入基層網點,了解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的工作進展情況。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在與投資者交流時,郭樹清透露了關于證券市場的稅收問題,稱證監會正在跟有關部門積極溝通。此外,證監會還在研究國債期貨、中小企業私募債等產品,以增加市場的投資品種。

投資者建議降低交易成本

“證監會有承受力,不怕批評。”郭樹清本周在與投資者交流時說的這話,成為其新的名言。

3月18日~20日,郭樹清深入基層網點調研,了解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的工作進展情況,先后走訪了期貨公司、證券營業部。隨后,在某證券營業網點與部分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代表開展了座談會。正是在這次座談會上,郭樹清透露了證監會目前工作的新動向。有投資者提出,目前證券市場稅賦重,中小投資者投資成本高,建議免除紅利稅,或將目前征收的流轉稅改為資本利得稅。

郭樹清稱,有關證券市場的稅收問題,正與有關部門積極溝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財政部預算2012年證券交易的印花稅為450億元,比2011年的執行數增加24.72億元,增長5.8%。印花稅在2008年改為單邊征收后,隨著A股市場的低迷,今年“兩會”上,有委員建議取消印花稅,這也成為證券市場稅收問題的一個關鍵。不過,市場人士稱,對資本利得稅需警惕,對市場的影響未必是好事,投資者的初衷是想抑制全流通背景下的原始股東套現行為,但也可能招來更加急速的避稅套現。

“價值投資”仍是后期政策著力點?

除了投資者頗為關心的稅收問題,郭樹清還表示證監會正在積極研究國債期貨、中小企業私募債等產品,增加市場投資品種。另外,對于上市公司分紅,將在尊重公司自主經營基礎上,鼓勵引導上市公司建立持續、清晰、透明的決策機制和分紅政策,不分紅也要向投資者說清楚原因。

國金證券財富管理中心宏觀分析師孫翀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監管層一再呼吁投資者進行藍籌股的價值投資,一再強調要發展更多的長線資金和機構投資者,也一再表示要做投資者適當性調研,其目的就是希望改變整個市場投機、炒作的現狀,在前期一系列的監管政策出臺后,若預期效果未實現,那么,后期監管政策仍將著力圍繞價值投資。

中投顧問分析師楊文柳表示,后期最值得關注的監管政策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一是推出新的稅收優惠政策;二是證券市場持續跟蹤機制,交易行為責任到人的交易新規等;三是長線資金進入,在養老金入市試點后,下一步很可能是公積金;四是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和退市制度的完善執行。

/宏觀數據/

最新經濟運行數據不樂觀 放寬調控預期增強

盡管本周消息面似乎都在吹暖風,但最新發布的一系列經濟運行數據卻并不那么樂觀。

3月22日,匯豐銀行發布3月份匯豐中國制造業PMI預覽指數為48.1,低于2月份49.6的制造業PMI終值,創4個月來最低。在去年10月一度站上50的榮枯分界線后,匯豐中國制造業PMI指數迄今已連續5個月處于分界線下方。2011年11月曾降至47.7的32個月低點。從分項數據來看,3月匯豐中國產出指數初值為47.9,較2月份50.2的數值也有一定幅度下降,并創兩個月來最低。

對此,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對外表示,新訂單指數創4個月新低顯示國內外需求都在走弱,其中新出口訂單指數仍在收縮區間,暗示內需放緩速度可能更快。3月PMI初值的下降與近期工業生產超預期減速傳遞了同樣的信號,未來經濟增速可能進一步下滑,決策層應加大政策寬松的力度以穩增長。有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經濟正在經歷“去庫存”進程,3月新訂單加速萎縮,庫存和產出均從擴張轉向萎縮,印證了經濟增速正在放緩的判斷,如果3月工業生產和固定資產投資進一步下降,決策層可考慮進一步放松政策,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不能完全解決問題,降息的必要性開始上升。

據悉,國家統計局于3月18日發布的2012年2月70個大中城市的房價數據顯示,新建商品住宅價格2月仍保持回落趨勢,66個城市環比出現下降和持平,其中環比下降的城市數量為45個。二手房方面,環比下降和持平的城市有59個,同比下降的有44個,上漲城市中漲幅回落的有23個。來自海通證券的研究報告稱,全國房價自1月進入停漲階段之后,目前仍繼續保持回落趨勢,房價穩定代表著未來政策調控也將進入穩定狀態,繼續加碼地產調控的現實基礎已經發生根本改變。

不難發現,本周匯豐PMI和房價數據的發布,讓市場對宏觀調控的放松預期加強。

另外,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月宏觀經濟數據顯示,CPI同比上漲6.2%,環比下降0.1%;2012年前兩個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1.5%,增速較去年全年回落2.3個百分點;1~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4%,較2011年12月份下滑了1.4%,回落幅度較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記者李文藝實習記者郎曉俊 本周,消息面看似暖風頻吹,但各種數據卻不太樂觀,上證指數也連續3周下跌。 3月19日,廣東省1000億元養老金正式與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簽約,委托投資;3月20日,成品油價格上調600元/噸;3月22日,匯豐銀行發布3月匯豐中國制造業PMI預覽指數為48.1,創4個月來最低。 3月2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以下簡稱國新辦)召開新聞吹風會,相關人士回答記者提問時稱,石油等價格大幅度上漲,對短期物價穩定產生過大沖擊的話,貨幣政策寬松空間將受到影響。此外,證監會主席郭樹清本周前往基層調研時透露工作新動向,稱就證券市場稅收問題正與有關部門積極溝通。 對于近期發布的各項政策,國金證券財富管理中心宏觀分析師孫翀指出,整體上是雷聲大雨點小,對證券市場沒有實質性影響,如千億養老金,討論火熱,入市資金還未見,不過,在管理層預期的政策效果還沒達到前,新的政策仍將著力于這些改革點上,如證監會呼吁對藍籌股的價值投資。 /國務院/ 國新辦:油價大幅上漲影響貨幣政策寬松空間 3月22日,國新辦召開新聞吹風會。針對不久前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部長、研究員余斌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部長、研究員葛延風兩位人士做進一步解讀。 但接下來的記者提問中,大家卻把更多的關注點放在了本周上調的油價上。 CPI預期目標4%或可實現 3月20日,我國汽柴油價格每噸上調600元,距離上一次漲價,過去了40個工作日,由此,國內成品油價格步入“8”時代。而業內預期的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并未出現。有專家表示,在多種因素影響下,最近國際油價波動較大,因此當前并非是出臺定價機制改革方案的最好時機。意外的是,油價上調成為國新辦新聞吹風會的焦點之一。 新華社記者提出,油價大幅上漲對物價的影響有多大?余斌稱,經過專門測算,影響幅度還是很大的。“關鍵是如何判斷今年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的走勢。我們認為,今年包括石油在內的大宗商品價格會出現高位震蕩的運行態勢,持續大幅度上漲的可能性不大。在確定今年4%左右的CPI控制目標時,也考慮到大宗商品價格處在高位,國內勞動力成本等生產要素價格的上漲,對CPI的影響。總體上,今年4%左右的CPI的預期目標是可以實現的。”余斌說。 不過,在隨后有關貨幣政策的問題中,余斌表示,伴隨著通脹壓力的減輕,要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貨幣政策存在一定的調整空間。如果像最近出現的石油等價格大幅度上漲,對中國短期物價穩定產生過大沖擊的話,貨幣政策寬松的空間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來自廣發證券的報告稱,本次油價上調對通脹環比的直接影響在0.1%左右,油價占CPI的比重在1.5%左右,因此對CPI環比的直接影響為0.1個百分點。此外,油價上調對推高工業品價格也有一定的影響,因此考慮到對物價的整體影響,最終的效果可能要大于直接效應。此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偏負面。 預計今年GDP增長8.5%左右 在吹風會上,余斌表示,如果不發生全球性金融危機,國內房地產市場走勢大體穩定的話,今年我國經濟增長仍然可以達到8.5%左右的較高水平,在未來10年中,中國經濟的年均增長可能保持在7%~8%,這是一個合理的水平。同時還要看到,相對于日益龐大的經濟總量來說,今年我國經濟總量會超越50萬億,7%~8%的增長也是很高的。 就市場關心的第二季度中國經濟的運行風險,余斌認為,主要面臨兩個方面的壓力,一是國際上,世界經濟復蘇步伐的放緩帶來中國出口增長的下降,對經濟增長產生影響。這一影響從去年底已開始體現。今年1、2月份中國的出口增長只有6.9%。二是關于國內房地產市場的調整,對投資和消費所產生的影響,這一輪房地產市場調整已經兩年多了,實際上它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一種持續釋放的過程。 另外,對于國企改革問題,余斌稱,《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在鐵路、能源、市政建設、教育、醫療等眾多領域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這就涉及到國有企業改革的基本方向。國有企業,有進有退,進在什么地方,退在什么地方,這是關系到當前和下一步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問題。從整個思路來講,國有資本應該保持它的流動性,讓它在一些重要的領域和關鍵行業發揮作用,而在大多數領域,應當通過降低準入門檻,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形成競爭格局,提高整個經濟運行的效率。 /證監會/ 郭樹清:證券市場稅收問題正在溝通中 近期,證監會對市場監管仍然保持高強度。在查處“四川東合烽非法利用他人賬戶買賣證券案”和“京博控股違法違規案”后,本周,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又趕往浙江調研,深入基層網點,了解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的工作進展情況。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在與投資者交流時,郭樹清透露了關于證券市場的稅收問題,稱證監會正在跟有關部門積極溝通。此外,證監會還在研究國債期貨、中小企業私募債等產品,以增加市場的投資品種。 投資者建議降低交易成本 “證監會有承受力,不怕批評。”郭樹清本周在與投資者交流時說的這話,成為其新的名言。 3月18日~20日,郭樹清深入基層網點調研,了解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的工作進展情況,先后走訪了期貨公司、證券營業部。隨后,在某證券營業網點與部分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代表開展了座談會。正是在這次座談會上,郭樹清透露了證監會目前工作的新動向。有投資者提出,目前證券市場稅賦重,中小投資者投資成本高,建議免除紅利稅,或將目前征收的流轉稅改為資本利得稅。 郭樹清稱,有關證券市場的稅收問題,正與有關部門積極溝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財政部預算2012年證券交易的印花稅為450億元,比2011年的執行數增加24.72億元,增長5.8%。印花稅在2008年改為單邊征收后,隨著A股市場的低迷,今年“兩會”上,有委員建議取消印花稅,這也成為證券市場稅收問題的一個關鍵。不過,市場人士稱,對資本利得稅需警惕,對市場的影響未必是好事,投資者的初衷是想抑制全流通背景下的原始股東套現行為,但也可能招來更加急速的避稅套現。 “價值投資”仍是后期政策著力點? 除了投資者頗為關心的稅收問題,郭樹清還表示證監會正在積極研究國債期貨、中小企業私募債等產品,增加市場投資品種。另外,對于上市公司分紅,將在尊重公司自主經營基礎上,鼓勵引導上市公司建立持續、清晰、透明的決策機制和分紅政策,不分紅也要向投資者說清楚原因。 國金證券財富管理中心宏觀分析師孫翀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監管層一再呼吁投資者進行藍籌股的價值投資,一再強調要發展更多的長線資金和機構投資者,也一再表示要做投資者適當性調研,其目的就是希望改變整個市場投機、炒作的現狀,在前期一系列的監管政策出臺后,若預期效果未實現,那么,后期監管政策仍將著力圍繞價值投資。 中投顧問分析師楊文柳表示,后期最值得關注的監管政策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一是推出新的稅收優惠政策;二是證券市場持續跟蹤機制,交易行為責任到人的交易新規等;三是長線資金進入,在養老金入市試點后,下一步很可能是公積金;四是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和退市制度的完善執行。 /宏觀數據/ 最新經濟運行數據不樂觀放寬調控預期增強 盡管本周消息面似乎都在吹暖風,但最新發布的一系列經濟運行數據卻并不那么樂觀。 3月22日,匯豐銀行發布3月份匯豐中國制造業PMI預覽指數為48.1,低于2月份49.6的制造業PMI終值,創4個月來最低。在去年10月一度站上50的榮枯分界線后,匯豐中國制造業PMI指數迄今已連續5個月處于分界線下方。2011年11月曾降至47.7的32個月低點。從分項數據來看,3月匯豐中國產出指數初值為47.9,較2月份50.2的數值也有一定幅度下降,并創兩個月來最低。 對此,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對外表示,新訂單指數創4個月新低顯示國內外需求都在走弱,其中新出口訂單指數仍在收縮區間,暗示內需放緩速度可能更快。3月PMI初值的下降與近期工業生產超預期減速傳遞了同樣的信號,未來經濟增速可能進一步下滑,決策層應加大政策寬松的力度以穩增長。有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經濟正在經歷“去庫存”進程,3月新訂單加速萎縮,庫存和產出均從擴張轉向萎縮,印證了經濟增速正在放緩的判斷,如果3月工業生產和固定資產投資進一步下降,決策層可考慮進一步放松政策,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不能完全解決問題,降息的必要性開始上升。 據悉,國家統計局于3月18日發布的2012年2月70個大中城市的房價數據顯示,新建商品住宅價格2月仍保持回落趨勢,66個城市環比出現下降和持平,其中環比下降的城市數量為45個。二手房方面,環比下降和持平的城市有59個,同比下降的有44個,上漲城市中漲幅回落的有23個。來自海通證券的研究報告稱,全國房價自1月進入停漲階段之后,目前仍繼續保持回落趨勢,房價穩定代表著未來政策調控也將進入穩定狀態,繼續加碼地產調控的現實基礎已經發生根本改變。 不難發現,本周匯豐PMI和房價數據的發布,讓市場對宏觀調控的放松預期加強。 另外,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月宏觀經濟數據顯示,CPI同比上漲6.2%,環比下降0.1%;2012年前兩個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1.5%,增速較去年全年回落2.3個百分點;1~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4%,較2011年12月份下滑了1.4%,回落幅度較大。 ·近期政策梳理 廣東試點“養老金入市”千億規模主投債市 3月20日,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發布公告稱,經國務院批準,受廣東省政府委托,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將投資運營廣東省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結存資金1000億元,資金將分批到位,委托投資期限暫定兩年。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表示,對新增資金將堅持更為審慎的方針,更多地配置到固定收益類產品中,確保實現基金保值增值。 去年底,郭樹清第一次提出養老金入市,至今不到4個月,這一頗具爭論性的大事件竟在本周悄然落地。期間,作為社保基金的主管部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此前一直態度謹慎。 “目前,市場將‘養老金委托投資’理解為投資股市,并不準確。”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隨后向A股市場“澄清”道。 “在已披露的信息中尚未明確劃分比例,新增資金應該更多地配置到國債、銀行存款、企業債和金融債等固定收益產品中,說明投資股市的比例不會很大,因此對于股票市場的影響有限,更多的可能是市場投資者心理層面的影響。”長江證券分析師郭春燕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郭春燕還稱,長期以來地方養老金主要用于購買國債和存入銀行,收益率過低,不利于養老金的保值增值,相對而言,社保基金的投資范圍廣,包括貨幣市場產品、債券、股票、證券投資基金,還有一些衍生金融產品,從投資收益來看也高于通脹率,養老金入市,有助于提升資本市場的運作效率,一方面改善投資者結構,提高機構投資者持股比重,有助于抑制市場中不理性的投資現象,另一方面有利于推動債券市場發展,產生多樣化的金融產品,如公司債、地方債等,多層次、豐富化的產品會促進市場的創新。 據了解,截至2011年底,全國社保基金累計結余2.87萬億元,其中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結余1.92萬億元。如果廣東養老金投資模式獲得成功,能讓更多的地方政府加入其中,那么未來的委托資金也許會達到萬億。不過,進入股市的資金,按照規定不超過40%,只有幾千億。 七部委聯合發文上市水利企業有“錢途” 一直以來,我國的水利建設投資都是一種“中央熱、地方冷”的尷尬局面,這對于水利建設長期穩定的投入保障、提高回報率產生了不利影響。為改變現狀,2012年3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改委、財政部、水利部、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七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做好水利改革發展金融服務的意見》,對水利建設引入多元化投資主體、拓寬水利企業融資渠道等提出了諸多扶助政策。 “2011年我國完成的水利投資為3400億元,同比增長了25%,其中中央投資是增量資金的主要來源,投資額首次突破了千億元大關,增長了70.5%。而與此相對應的是,地方資金僅增長了15%。”銀河證券分析師羅澤兵說,根據這些數據可以看出,要實現“十二五”期間水利建設估計總投資1.8萬億元、未來10年的水利總投資約4萬億元的目標,通過財政貼息、信貸支持等金融手段引入多元投資主體進入已實屬必要。 羅澤兵將此《意見》概括為四方面內容,一是支持已上市水利企業通過公開增發、定向增發、發行上市公司債等方式再融資,鼓勵已上市水利企業通過并購重組、定向增發等方式實現整體上市;二是加強和提升金融機構對水利項目的信貸支持服務;三是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發揮財政、金融、稅收等多種政策資源,共同支持水利改革發展;四是鼓勵保險公司開展水利保險,積極發揮保險的風險保障功能。羅澤兵說:“此舉將進一步保障水利建設的長期需求,并對相關企業的盈利能力具有顯著的提升效應,特別是對因資本開支大增導致財務費用壓力較大的水利工程企業,我看好相關企業的發展前景。” 三大行業“十二五”規劃發布 在各行業的“十二五”規劃陸續發布之際,近期又有三大行業的發展規劃發布。而在證券市場上,各行業“十二五”規劃的短期效應也在相繼體現。 3月13日~22日,相關部門先后發布了《頁巖氣發展規劃》、《“十二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和《煤炭工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頁巖氣發展規劃》顯示,在“十二五”期間,將大力推進適合我國勘探開發技術、完善頁巖氣的產業政策,并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巧合的是,就在此規劃發布不久,我國成品油價格上調,加深了頁巖氣產業發展的緊迫性。某券商行業研究員指出,頁巖氣目前開發存在的技術、設備等問題在規劃中均有針對性建議,對于促進我國頁巖氣的開發,迎接“黃金十年”有幫助。 另外,對于交通運輸體系的發展規劃,業內認為,我國鐵路建設將整體回歸常態并加快恢復,并且投資進度也會有所加快,未來幾年也許是我國鐵路運輸能力的大發展時期。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煤炭工業發展規劃顯示,到2015年,我國煤炭生產能力將達41億噸/年,形成10個億噸級、10個5000萬噸級大型煤炭企業,機械化程度達到75%以上。同時將兼并重組列為“十二五”重點任務之首,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大同證券煤炭行業研究員于宏稱,根據規劃內容,幾乎所有的大型煤企都會受益,不過可重點關注西部地區的煤炭企業。 保代供給翻倍為更多公司IPO做準備? 3月16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保薦業務監管有關問題的意見》,這是經歷了近幾年新股快速擴容、諸多問題暴露后,實行8年之久的保薦制度迎來的一次重大改革。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該《意見》中最引人矚目的,莫過于“在兩名保薦代表人可在主板(含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同時各負責一家在審企業的基礎上,調整為可同時各負責兩家在審企業”,此外,除保薦代表人,其他項目人員也要在《發行保健工作報告上》簽字,并根據自己所從事的具體工作承擔相應的責任。以往,擁有簽字權的保薦人是稀缺資源,現在,這一情況或將改變。 數據顯示,目前正式注冊的保薦代表人數量在2100名左右,另外還有1000名準保代,即已通過考試但還未在中國證監會注冊的投行工作人員。做一個簡單的計算,現在每名保代可負責企業數量翻倍后,那么對應的創業板IPO數量是4200家公司,主板市場IPO數量也是4200家。考慮到每名保代負責公司的時間至少3年,那么平均每年的保代供應量應該是主板市場和創業板各1400名,事實上,2011年創業板和主板市場上總共上市的新股不到350家。 “很簡單的邏輯,將保薦人代表負責的企業數量擴大一倍,就變相地將保薦人代表的供給量增加一倍。在IPO公司連續暴露出各種問題之后,市場對保代的質疑聲漸起,無奈保代是稀缺資源。證監會此舉一方面是增加保代之間的競爭,打破稀缺格局。另一方面,也是為越來越多的公司IPO做準備,后期會有更大的擴容。”國金證券財富管理中心宏觀分析師孫翀說。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亚洲顶级片在线免费播放 | 亚洲欧美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欧美在线不卡二区 | 一级a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在线播放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