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2-04-07 02:06:45
中國煙草總公司將一個卷煙科研項目申請國家科技獎,該項目承擔單位分別是紅云紅河集團、湖南中煙、江西中煙。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卓
每經記者 李卓 發自北京
近日,由國家煙草專賣局(中國煙草總公司)推薦的“中式卷煙特征理論體系構建及應用”項目申請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引發各界爭議。
資料顯示,該項目總負責人武怡,為紅云紅河煙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裁;項目承擔單位分別為紅云紅河集團、湖南中煙、江西中煙三家大型煙草公司。項目成果在上海煙草集團、江蘇中煙、湖北中煙等國內多家大型煙草企業進行了推廣應用,三年新增1700多億元銷售收入,獲得了較高的經濟效益。
多位控煙人士近日指出,卷煙技術候選科技獎,本質在于通過加香、提高口感等方法,誘使更多國人吸煙,促進煙草消費。中國控制吸煙協會(以下簡稱控煙協會)已就此專門致函科技部,表示激烈反對。
昨日(4月6日),控煙協會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針對已經上交的反對函,科技部暫未給出具體答復時間。
申報項目稱打破技術壁壘
控煙協會認為,如果授予煙草研究以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將直接違反《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和《國家科學技術進步法》。另外,“中式卷煙特征理論體系構建及應用”的技術未經有關部門驗證,科學和安全依據存疑。
承擔項目的上述三家主要煙草公司一直未對外作任何回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尚未聯系上這些公司的相關負責人。
不過,記者在其項目推廣應用情況說明中看到,它特別強調了該項目對打破發達國家的技術壁壘,獲取我國在該領域的國際話語權,以及促進中式卷煙與國外卷煙形成有效區隔、推進中式卷煙技術進步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中國加入煙草控制框架公約(FCTC),我國煙草行業面臨著激烈的國際化競爭,在這個背景下,只有突出中式卷煙的特色與優勢,才能在競爭中確立中式卷煙的比較優勢。”在科技部網站公示的項目簡介中,開篇如是表述。
記者查詢來自 “2012年全國煙草工作會議”的數字顯示,2011年,在國際市場開拓方面,境外累計銷售卷煙100.82萬箱,其中一般貿易出口47.42萬箱,同比增長16.07%。不過這被多數控煙人士指為是企業用來遮掩獲取自我盈利的“幌子”。
“這項研究的‘先進性’、‘創新性’最終將體現在經濟效益上。煙草行業經濟效益越高,則危害老百姓的健康越大。”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陳君石說。
控煙人士算“經濟賬”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2012年全國煙草工作會議”官網查詢到的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煙草行業實現稅利7529.56億元,同比增加1382.89億元,增長22.5%;上繳國家財政6001.18億元,同比增長22.82%。
但陳君石認為,煙草危害健康所帶來的經濟損失,遠遠超過銷售煙草的經濟收益。
記者查詢同樣來自官方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每年歸因于吸煙的死亡人數為120萬人,超過艾滋病、結核病、交通事故和自殺人數的總和。預計到2030年,每年將因此致死200萬人。
更讓控煙人士擔心的是,一邊是煙草危害急速攀升,一邊卻是依然瘋長的卷煙生產數字。
衛生部部長陳竺在今年3月31日召開的一場名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治策略”研討會上公布的數字顯示,2011年,我國生產卷煙24245億支,比2000年增長了45.3%,煙民超過3億人,煙草的生產量和消費量都是世界上最高的,即便按人口比算,也是最高。
盡管煙草業暴利已是公開的秘密,但據世界衛生組織2009年報告,我國煙草稅率為36%,在世界上排名倒數第三。目前,我國煙草稅占零售價的比例由35%~40%提高到了43.7%~48.7%,但依然低于國際煙草稅負65%~70%的平均水平。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