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03 01:36:38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張冬晴
每經記者 張冬晴
隨著滬深交易所主板和中小板退市新政出臺,昨日(5月2日)領跌滬深兩市的ST板塊有多達75只ST類個股扎堆跌停,成為昨日市場最大的重災區。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后發現,考慮到上述退市新政涉及凈資產、營業收入和審計意見類型等3項指標,以上市公司2012年的年報數據為最近一年指標,目前退市新政所波及的上市公司范圍有限,并為相關上市公司預留了將近一年的過渡時間。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受退市新政的心理沖擊,絕大多數ST類個股短期內無疑將遭遇拋售,但也勢必會倒逼相關公司加快推進重組等事項,促使公司成功轉型脫困。
ST板塊領跌滬深兩市
受“五一”假期滬深交易所發布的退市新政沖擊,節后首日,在多項重大利好提振市場高開的背景下,ST板塊卻在早盤即整體大幅低開并領跌滬深兩市,其中75家ST類個股以跌停收盤,僅10家左右收漲。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除
*ST國商 (000056,收盤價12.70元)、*ST冠福 (002102,收盤價4.89元)和*ST川化 (000155,收盤價4.12元)等2011年度續虧而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的多家ST類個股繼續跌停外,觸及退市新政中凈資產和營業收入等兩項指標的ST類個股成為跌停的主力軍。
其中,*ST中華A(000017,收盤價2.88元)、ST東盛(600771,收盤價7.07元)、ST東熱(000958,收盤價3.13元)和*ST金泰(600385,收盤價3.69元)以及ST東碳(600691,收盤價13.49元)等17家最近三年凈資產均為負值且處于正常交易的ST類個股全線跌停。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滬深交易所4月29日正式發布的主板和中小板退市制度改革方案征求意見稿,在原有的退市制度上調整和新增的凈資產、營業收入等多項退市標準將對67家公司帶來較大沖擊。
業內人士稱ST股重組或加快
根據滬深交易所安排,退市新政涉及凈資產、營業收入和審計意見類型等3項指標的,以2012年為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為相關上市公司預留了將近一年的過渡時間。那么,更為嚴厲的退市政策面前,瀕臨退市的上市公司又將如何處理呢?
上海一位長期從事于押注ST個股的職業投資人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根據其以往經驗來看,ST板塊將面臨重新洗牌,而大多數公司都將“各顯神通”來規避退市,相關的重組進程或將加快。
“稍安勿躁,耐心持有便是了,低了就多買點,就當它3年定期不就得了嘛,當年的ST重機慢慢涅磐成中國船舶(600150,收盤價36.81元)也是這么來的”,在談及退市新政是否將動搖其持股信心時,上述人士表示,“玩重組咱沒消息,但是有耐心”。
華東一位券商人士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新政出臺可能導致相關公司加快推進重組進程,倒逼陷入經營困境的公司通過賣殼求生。
不過,結合昨日滬深兩市的交易公開信息來看,包括機構在內的資金正在拋售ST類個股,整體呈現出資金流出的跡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