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19 01:19:27
從以前的情況來看,銀信合作大量都是做貸款,但是由于監管對這方面的限制增加,信托公司的成本有所上升。
每經編輯|鄧莉蘋 每經記者 田文會發自深圳、北京
鄧莉蘋 每經記者 田文會發自深圳、北京
曾經風靡一時的銀信合作正日漸顯現頹勢。
2010年以來,對銀信合作的監管不斷收緊,銀信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也不斷下行,銀信合作已似乎風光不再。中國信托業協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銀信合作在信托資產中的占比為33.83%,而2010年第三季度,銀信合作在信托資產中的占比為64.02%。
“我們最近都沒什么業務做,”某國有大行分行負責信托業務的相關人士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不只是我們,目前整個行業都是這種情況。”
項目減少
“最新沒什么項目做,和很多信托公司都沒有合作了。”前述銀行人士表示,“膽子大些的小銀行可能還可以做一點,但是整個市場基本萎縮了。”
諾亞財富的研究總監李要深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目前的狀況來看,銀信合作確實要比以前少了很多。
在信托發展的初期,銀信合作占了信托絕大部分規模,據相關數據顯示,銀信合作在信托資產中的占比自2010年第三季度以來,正在逐漸下降。
據中國信托業協會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一季度末,銀信合作在信托資產中的占比為33.83%,低于2011年末的34.73%,更低于去年一季度末的46.82%。而2010年第三季度,銀信合作在信托資產中的占比為64.02%。
李要深認為,以前的銀信合作的成本比較低,現在的成本比以前高了。從以前的情況來看,銀信合作大量都是做貸款,但是由于監管對這方面的限制增加,信托公司的成本有所上升。
2010年,銀監會下發《關于規范銀信理財合作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和《信托公司凈資本管理辦法》,對銀信合作進行限制。2011年初,又再次下發 《關于進一步規范銀信理財合作業務的通知》,明確提出了“對商業銀行未轉入表內的銀信合作信托貸款,各信托公司應當按照10.5%的比例計提風險資本”。
李要深表示,這就占用了信托公司的資本金,“如果大量進行銀信合作,做其他業務的空間就小了。”
收益下行
另一方面,在監管部門對房地產信托限制之后,陡然下降的信托收益率也是限制銀信合作的原因之一。
據普益財富上周發行的周報顯示,共發行新的信托產品21款,新成立的產品中,只有10款公布了預期收益率,平均預期收益率為8.92%。而此前的數據顯示,2011年房地產信托全年平均收益率為10.02%。
去年,高增長的房地產信托被監管部門叫停。而隨著房地產信托兌付潮的到來,業內的信托公司的風險擔憂也逐漸增加。近日,吉林信托的“吉信長白山【11】號南京聯強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延遲兌付的風波,再次引起業界對房地產信托兌付風險的擔憂。
“此前,信托融資成本大部分都超過16%,這本來就不正常。”前述銀行人士認為,“之前主要是投房地產,現在大家都不敢投房地產了,而其他能承受這么高融資成本的項目幾乎沒有。”
對于銀信合作的后市發展,李要深認為,如果一些政策不放開,銀信合作并沒有太大的發展空間。他同時表示,此前證券公司創新,很多項目都放開了,信托公司也可以和券商、基金等合作,預計之后跨行業、跨領域的合作也會越來越多。
李要深表示,2012年第一季度末,銀信合作占單一信托的比例首次降到50%以下,非銀行的機構與超高凈值個人成為單一信托的主要資金來源。大部分信托公司已將自己定位為財富管理機構。“非銀行的機構與超高凈值個人客戶的增加,使信托公司可能減少對外部銷售渠道的依賴。”
前述銀行人士也認為,銀信合作從來都不被看好,信托公司都能夠生存下來,最重要的是經過近幾年發展,通過房地產(信托)的帶動,信托公司積攢了一批人才。“都在等政策的變化,總有辦法。”他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