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30 01:36:32
在股市,利益永遠是向有“先知先覺”才能的人傾斜,而內幕交易的界定,也往往是伴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只要不當場被捉住,內幕交易就會成為能力和水平的體現。
每經編輯 譚浩俊
青島啤酒6月28日正式宣布,董事長金志國辭去董事長職務。此前,青啤大股東——新華都董事長陳發樹大手筆減持青島啤酒H股,套現金額超過15億港元。由于陳發樹和青島啤酒董事長金志國曾為同學,而坊間又流傳出金志國將離職的消息,市場人士由此猜測陳發樹提前得知金志國離職的消息,才會大舉賣出其持有的青島啤酒H股股份。
對此,陳發樹于同日發表聲明,稱個人的投資行為均符合法律法規,無任何違法違規操作;并指出,其減持股份是基于個人投資理財方面的考慮。
聲明當然是理直氣壯的,理由也似乎沒有站不住腳的地方。事實也是如此,只要沒有確鑿的證據,就不可能將其作為內幕交易來處理。要知道,凡是內幕交易,一般都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只要雙方咬緊了口,別人就找不到證明內幕交易的突破口。股市上,這樣的事件并不少見,不然,也不會頻繁出現公告尚未發布,股票就異常波動的情況。
對此類情況,查出來了,叫做內幕交易;查不出來,則可看作是“先知先覺”。只是,人類是否真的存在“先知先覺”,現在沒有一個人可以下結論。對于陳發樹來說,能夠如此精準地“把握”減持時間,也堪稱是“先知先覺”的典型代表了。即便是股神巴菲特,也未必有如此精準把握減持時間的本領。
這不禁讓筆者想起官場上經常出現的一些現象,一些人在位時,經常為特定企業提供政策、資金等方面的幫助和支持,且不向企業收取任何形式的報酬。但是,當他們離開崗位后,有的就很快被曾經接受過幫助和支持的企業 “聘用”高管或者顧問了,名為利用他們的關系和經驗,實質是投桃報李,將他們的期權兌現了。
股市中,很多內幕交易,使用的也是這樣的模板,執行的也是這樣的規則。判斷陳發樹的“先知先覺”,不僅要看現在,還要看將來。如果陳發樹與金志國之間,永遠不會出現利益往來和利益輸送,或許就能認定陳發樹的此次操作行為完全是“先知先覺”。縱然有些內幕因素,也可以看作是“友情出場”。否則,真的就很難說了。
其實,如果此次交易真的很正常,真的只是“先知先覺”、理財能力超強,陳發樹也沒有必要如此急迫地發表聲明,為自己辯護,把自己打扮得干干凈凈、清清爽爽的。中國有句俗語叫 “此地無銀三百兩”。撇得越快、越干凈、越清爽,往往越容易讓人產生懷疑。而陳發樹的此次聲明,也留下了絲許可以讓人揣摩的東西。他在聲明中表示,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非常優秀的上市公司,本人對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充滿信心。既然如此,為什么要減持而不是增持呢?這是否更容易讓人產生存在內幕交易的懷疑呢?
金志國是一名杰出的企業家,特別是近三年來,他將青島啤酒推上了一個新的業績平臺,銷售收入年均增長達到18%。但是,青島啤酒更是一家具有很強市場競爭力的傳統品牌、知名品牌,且已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內部治理機制,不會因為董事長的更換而出現嚴重波動。即便波動,也是暫時的和有限的。如果因為種種原因讓金志國的離任而出現嚴重震蕩,那只能說青島啤酒在治理機制上還存在較大的問題。就像蘋果公司一樣,不會因為喬布斯的離去而讓投資者驚慌、市場恐慌。
不過,從青島啤酒的股價表現來看,陳發樹的減持行為,還是有不小的利益回報的。只是不知道陳發樹何時會因為對青島啤酒的 “充滿信心”,再精準地進行增持,再一次展示自己的“先知先覺”能力。同時,也不知金志國會不會在未來的某一天,突然加盟新華都或者成為新華都的顧問之類的。如果這樣,再回過頭來看看陳發樹今天的減持行為,可能更有意思,更值得品味。
不過,即便這樣,也不會有人再去關心今天的事了。在股市,利益永遠是向有“先知先覺”才能的人傾斜,而內幕交易的界定,也往往是伴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只要不當場被捉住,內幕交易就會成為能力和水平的體現。不然,怎么會有那么多人在內幕交易中賺得缽滿盆溢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