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評論

每經網首頁 > 評論 > 正文

治堵政策 需讓公眾看到希望

2012-07-03 01:27:49

更徹底地來說,城市緩堵的真正本質,是在于對一個社會秩序的重建。因為城市發展的腳步越快,對公共秩序的要求就越高。

每經編輯 馬想斌    

馬想斌

城市交通擁堵是世界各國特大型城市遇到的共同難題。由于廣州機動車保有量急劇增長,交通供需緊張,對交通運行情況造成巨大壓力。而暢通出行卻已經成為市民的公共需求,也成為城市管理者亟須提供的公共產品。

可城市治堵實際上是一個千頭萬緒、牽涉眾多的系統工程,它是一個包括城市功能規劃、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公共交通、自行車步行交通系統和駐車換乘、機動車管理、提高交通管理和運輸服務水平在內的復雜系統。

在這個復雜系統的面前,大城市交通治堵的“高招”頻出——收取擁堵費、單雙號限行、限購車輛等,然而得到的結果卻是越治越堵。這讓在很多人從越治越堵的結果看來,所謂的“高招”只不過是緩堵的技術末梢。而真正的緩堵,都必然是要實施標本兼治的辦法,從“建、限、管”等方面多管齊下,既有集中力量整治交通黑點的治標之法,也有完善路網、發展公交、加強管理等治本之策。

更徹底地來說,城市緩堵的真正本質,是在于對一個社會秩序的重建。因為城市發展的腳步越快,對公共秩序的要求就越高。具體來說,就是要提高交通參與者的素質,嚴格遵守交通法律法規,行人和車輛能夠相互尊重和默契,造就無人例外的良好交通秩序。

一直引以為治堵標本的香港,那彈丸之地,是世界上道路交通最繁忙的地區,但鮮有堵車。除了香港發達的公共交通系統外,在很多港人的潛意識里,秉承一種“與人方便,自己方便”的原則,他們努力認真地創造自己的生活,也刻意提防傷害到別人。在這樣的氛圍里出行,人們感受到的是遵守秩序的好處。

秩序就是效率。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這種秩序更多來自于社會自發的形成,那么政府該做什么?應該是竭盡能力提供公共環境,保障城市秩序。具體而言,政府優先發展占地少、載客量大且快捷的城市公共交通,并且在城市道路設計及交通管理方面,盡可能保證公交的優先和準時,以此吸引大多數人來主動選擇城市公共交通,減輕逐年增長的私家車帶給城市交通的壓力;解決城市停車難;發展自行車騎行系統……種種從技術層面解決交通緩堵,從根本上還是行之有效的遏制車輛數量和發展公交系統策略,在提升管理和運輸服務水平的同時,要兼顧效率與公平。

在這個過程中,尤為重要的是,城市管理者需要讓公眾看見治堵公共政策的系統性、連續性,這樣治堵措施才能得到公眾的支持,公眾才能看到未來交通狀況逐步好轉的希望,城市交通才能井然有序。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亚洲国产每日更新 | 亚洲激情激情在线 | 亚洲国产综合人成综合网站 |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一区 | 久久久综合香蕉尹人综合网 |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