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05 01:17:08
在存款保險制度建立之前,推進金融市場化,最擔心縣域經濟利率市場化之后,導致一些金融機構發生比較重大的風險。這種風險的出現很可能直接造成老百姓資產的損失。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胡群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胡群 發自北京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胡曉煉昨日(7月4日)在北京一學術論壇上表示,在存款保險制度建立之前,推進金融市場化,最擔心縣域經濟利率市場化之后,導致一些金融機構發生比較重大的風險。這種風險的出現很可能直接造成老百姓資產的損失。
縣域風險
雖然目前看起來市場的力量弱于行政干預,但胡曉煉表示,中國人民銀行一直堅持向市場化方向邁進,包括今年的種種改革,所以“我們并不是說要奉行新凱恩斯主義,我們覺得政府還是要干政府應該干的事。”
胡曉煉稱,央行非常注重改革和開放,各項改革也都在尋找時機推動。金融改革目標已非常明確,不管是在人民幣匯率、利率的市場化改革方面,還是在資本項目可兌換、人民幣的國際化等方面,改革都相輔相成的。
目前中國人民銀行已觀察到,在這次利率市場化中,縣域機構等小的金融機構為了爭奪業務,提高了存款利率。如果小機構現在可以自主決定存款利率,勢必會提高利率,這樣雖然能解決存款問題,但成本會大大提高,這是否會影響利潤?如果影響到利潤,小機構將可能會提高貸款利率,而貸款利率非常高的話,可能就會形成風險。按照一般經濟學理論,風險高才收益高,因此它可能追求高風險的資金使用,導致這種機構出現很大問題。
“一旦企業使用這些高風險的資金,將存在很大的風險和隱患。而老百姓只會將錢存在利息更高的機構,覺得即使有風險也會有國家承擔,這不符合我們的改革目標。”胡曉煉稱。
而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此前調查,央行將存款利率浮動區間上調至基準利率的1.1倍之后,國有大行和其他銀行陸陸續續上浮了一年期及以下期限的存款利率。但大行更長期限的存款利率則未見松動。直到6月下旬,迫于年中存款壓力,17家地方銀行集體將兩年及以上期限的存款利率一浮到頂。南京銀行、江蘇銀行、恒豐銀行、廣州銀行、重慶銀行等17家城商行兩年及以上的定存上浮至1.1倍,也就是兩年期利率為4.51%,三年的定存利率為5.115%,五年的為5.61%。
改革路徑
胡曉煉強調,在各項改革層面上,第一個舉措就是擴大匯率浮動區間,今年4月16日,央行宣布在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千分之五擴大至百分之一。第二項改革是擴大的利率整個幅度的區間。6月8日,央行下調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允許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1.1倍。這種非對稱特性意味著銀行存貸款利率浮動空間增大,實際利差將收窄,而商業銀行的利差收入將有所減少。
“這項改革起到了一箭三雕的作用,首先是利率水平的下降,有利于降低貸款的成本;其次,存款利率上浮,可以保護我們的存款客戶;第三個好處就是有利于銀行的深化改革,改變銀行過去對于利差的依賴。”
胡曉煉還表示,中國人民銀行從2009年開始一直在積極推進人民幣跨境使用,到目前為止,在人民幣資本項目中,外商投資企業可以用人民幣境內投資,中國企業可以用人民幣去境外投資。我們現在國內的金融機構可以給境外企業發放獨立貸款。
第一步推出人民幣跨境使用非常謹慎,只有四個市,300多家企業試點。截至目前,全國所有地區、所有從事進出口貿易的企業,都可以用人民幣來支付、收付他們的貿易進出口貨款。跨境貿易中,人民幣的支付使用正在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現在在海關的進出口數據中,使用人民幣結算的已經占到了7%,在服務貿易的跨境收付中,人民幣進行支付結算的大概占15%左右。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