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07 02:09:18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娜
每經記者 李娜
過去一周,基金業界期待已久的發起式基金終于浮出水面。天弘、國金通用和鵬華基金,都在最快的時間內遞交了相應的產品,成為首批嘗鮮的基金公司。
發起式基金終露臉
時間退至6月下旬,證監會發布一系列新政,宣布修改基金運作辦法,為推出發起式基金預留空間。此次運作辦法的第十二條則是新增內容:“基金管理公司在募集基金時,使用公司股東資金、公司固有資金、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基金經理等人員資金認購基金的金額超過一千萬元人民幣,且持有期限超過三年;基金募集份額總額不少于五千萬份,基金募集金額不少于五千萬元人民幣;基金份額持有人的人數不少于兩百人時,基金管理公司可以辦理驗資和基金備案手續”等。
隨后,發起式基金上報的消息就開始在基金業坊間流傳,不過在證監會基金審核表中,卻始終未曾露面。
而在最新一期的進程表顯示,有3家基金公司率先申報了發起式基金。6月最后一周,天弘基金申報一款債券型發起式基金,國金通用則是遞交了國鑫靈活配置混合型發起式基金的相關材料,而鵬華基金則是推出了鵬華中小企業純債債券型發起式基金。
事實上,不同于其他基金,發起式基金的申報材料中需包含一份特殊的“承諾函”。上述文件中規定,“基金管理公司通過發起式基金審核通道上報并募集新基金的,從基金托管行、需提交股東、公司、高管以及基金經理等發起資金提供方出具的承諾函,說明其承諾購買的份額及鎖定期限。”顯然,和傳統的基金相比,發起式基金的準備工作會更加復雜與繁瑣,上述3家基金公司給出的迅速反應也表明基金公司對發起式基金的積極態度。
新基金公司或最受益
在不少基金業內人士及券商人士眼中,發起式基金并不是基金的主流模式,而是基金一種特別的組織形式,這種組織形式可能更受新基金公司歡迎。
華泰聯合證券總經理、研究總監王群航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國外,發起式基金不是主流。倡議發起式基金,一方面是因為目前基金行業的困境;另一方面,是為了嘗試一下,這種基金種類在中國市場具有多大生存空間。”
“目前可能還是新公司最為適合做發起式基金,新公司的競爭壓力巨大,借助發起式基金這個噱頭,或許將會讓新公司能夠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募集到較大規模的資金,還有三年的封閉,可以較好地解決公司的財務問題”,王群航進一步表示。
已申報發起式基金的國金通用總經理助理李修辭坦言:“證監會出臺發起式基金對新基金公司構成相當利好,給具備實力但缺乏知名度和既往業績表現良好的基金公司都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發行渠道和契機。”
而德圣基金研究中心總經理江賽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我們認為發起式基金并不是主流模式,它只是一種組織形式,畢竟基金公司的資金是有限的。在產品類型選擇上,從謹慎性原則來看,基金公司會選擇固定收益類產品,比如債券型基金。當然,我們也看到國金通用基金公司推出的發起式基金選擇的混合型基金,這主要還是看基金公司對自己投研能力評判。”
大公司借機調整布局
在申報發起式基金的名單中,鵬華基金在今年二季度末管理的資產逼近600億元,自身的資產規模并不算小,這與此前業內人士認為的大基金公司反應平靜有些出入。
滬上某基金公司的投研人士則表示:“現在大家競爭激烈,產品競爭會更激烈,而發起式基金往往有優先的審批權。比如,現在短期理財債券型基金更受到青睞,如果采用發起式基金就能縮短審核時間,從而在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如果基金公司要進行產品調整,推出的創新產品采用這種模式就更好”。
證監會相關網站也顯示,天弘上報的發起式基金,第二天就被受理,國金通用的發起式基金,受理時間也只隔了一天。這和此前新基金需要一周的受理時間,顯然提速了許多。
與此同時,業內流傳滬上某大型基金公司也已經申報了一只發起式基金,而該基金則是一只近日頗受業內推廣的短期理財基金。
此外,深圳某基金公司產品人士則認為,發起式基金也可以幫助大型基金公司樹立起自己的明星產品,當然這需要基金公司有著較好的投研背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