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27 00:49:03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胡群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胡群 發自北京
近年來,在各大國際頂級賽事上,“madeinchina”的身影漸成風景。倫敦奧運腳步漸近,各個奧運贊助商也卯足了勁,準備在奧運場館內外最大限度地吸引全世界的目光。但值得深思的是,這些參與奧運的企業卻鮮引起銀行、PE、VC等投資機構的格外關注。
銀行:謹慎冷淡
一方面企業各顯神通,想盡辦法拿到奧運盛宴的入場券,一方面銀行卻對這些奧運概念的企業并無太多“感冒”。
中國最大、全球市值第一的工商銀行,對信貸的審查有一套嚴格的標準。工行有關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只要符合銀行標準的優質企業,都是信貸支持的對象,不會僅因為某企業成為奧運會贊助商或服務商就降低或者放松對信貸風險的管控。”
作為扎根福建的主流銀行,興業銀行泉州分行已成立20余年,與泉州地區大部分優秀企業建立了良好的業務合作關系,其中不乏“曲線”進入奧運賽場的企業,如安踏、361度等品牌。興業銀行泉州分行告訴記者,在評判企業時,銀行有一套價值標準,凡是符合銀行標準,均能獲得銀行支持。
不但中國銀行業對奧運概念企業沒有偏好,外資銀行也并未表現出很大的熱情。
星展銀行中國總部工作人員表示,該行首先根據中國政府政策,再結合內部信貸政策將資金投向各領域,不會對奧運概念企業有任何信貸傾斜。
“任何金融機構在考慮信貸投放時,第一是金融安全,在解決安全的前提下,才去考慮盈利性。商業銀行不會因為奧運或其他概念而放松風險控制,這是銀行最基本的指導方針。”某外資銀行駐北京辦事處一位高管對記者稱。
PE:衡量投入與產出
銀行信貸政策謹慎,PE、VC等投資機構更是將風險、收益放在第一位。PE和VC看的是投資長期趨勢,至少應該看兩到三年以上。在數年之前預測企業能否參加奧運,風險很高,所以以奧運概念吸引資本較難。
楊宏偉是一家股權投資基金高級投資經理,他表示,投資項目來源多種多樣,并不會因為奧運概念而特別關注某一個企業,目前也沒有機會接觸過類似企業。
“奧運概念可能有一定的周期性和偶發性,本身并不能帶來太大的投資價值。關鍵還是要看這個企業是否具有持續的盈利能力,是否在所屬領域具有獨特的競爭力等。當然,如果投資機構能享受企業從奧運帶來的額外收益,從而帶動未來的公司盈利水平和競爭力,會更好一些。”
創業夢工場合伙人商克偉也認為,縱然奧運會是一個高曝光率的盛會,在廣告傳播角度看也存在一些弊端:首先,其周期性強,間隔長,持續時間短,短時間集中曝光固然可引起大眾關注,但是并不能對塑造一個企業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起到決定性作用。
“花高額廣告費去做奧運贊助,是否真的就比花同樣的錢或者是更少的錢到網絡及其他營銷渠道上取得的成績大呢?我想這都是不確定的。”商克偉稱。
他認為,“僅以奧運作為主要概念的企業,能不能分到一杯羹,我想答案應該是可以的,借助奧運會的勢頭,肯定是有人在資本投入中獲益,只不過這個獲益是否是投資者的就很難說了。”
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首席投資官陳浩表示“我們不會對奧運概念的企業有所傾斜,我們更關注高成長性的行業,在信息技術之外,我們還將重點關注清潔技術、健康醫療和現代服務。在未來我們投資的領域和行業,我們會跟著中國經濟發展成長和轉型的需要,關注高成長性的行業”。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