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2-09-04 10:08:07
為保經濟增長,我們必須消除對通脹的非理性恐懼,適度放松貨幣政策。
現在很有必要重申一個觀念,“通貨膨脹是一種經濟增長現象,通貨緊縮是一種經濟衰退現象。”要想遏制住通脹和通縮,最好的方法是把握好經濟發展的速度,而不能過度依賴貨幣政策,因為貨幣政策往往對實體經濟具有太大殺傷性。
溫家寶總理近日在廣東、天津調研,再度強調穩增長的重要性。確實,增長、衰退、通脹、通縮等問題一直困擾著經濟政策的制定者,而要改善宏觀經濟調控,則非要厘清經濟發展的本質問題不可。筆者為此認為,現在很有必要重申一個觀念,那就是“通貨膨脹是一種經濟增長現象,通貨緊縮是一種經濟衰退現象”,從經濟發展的角度看待通貨現象,而不是過度運用貨幣工具。
貨幣工具的過度運用,源于貨幣學派的興起。貨幣學派認為,通貨膨脹從本質上是貨幣現象,多年來這個觀點在經濟理論界占據了統治地位,以至于現在說起通貨膨脹本質上還是經濟增長現象時,許多人都覺得很陌生了。
經濟增長的基礎是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其實就是勞動價值的提高,勞動生產率越高,勞動所創造的價值就越大,勞動創造的價值越大,勞動者的收入就越高。如果換成另一種表達方式,就是勞動力價格越來越貴,這也是經濟發展,勞動生產率提高,民眾工資會不斷上漲的根本原因,也是一個國家經濟越發達,其勞動力價格越貴的道理。
通脹是一種價格上升的現象,任何國家只要存在勞動生產率提升導致的經濟增長,就必然引發勞動力價格上漲,而勞動力價格的上漲必然導致商品價格上漲,通脹就是這么來的。所以,一個國家只要經濟不停滯,必然有通脹,只要經濟一停滯或是陷入衰退,馬上就會出現通貨緊縮。
由此可知,大規模的通脹通常是經濟發展過快的結果。很多人認為,經濟增長是貨幣超發的結果,這是錯誤的,也是不懂貨幣自身運行規律的結果。創造貨幣的是企業而不是央行,廣義貨幣不是印刷廠印出來的,而是由企業貸款創造的,貸款創造貨幣,沒有貸款就沒有貨幣的放大。而企業貸款只與經濟信心有關,與貨幣關系不大,只有在經濟持續向好的情況下,廉價貨幣才能促進企業投資。
根據貨幣運行原理,在理想條件下的狀態是,貨幣會永遠存在于銀行體系內,永遠不可能用完,企業要想貸款永遠有錢。正因為存在這樣的情況,所以貨幣乘數很大,經濟風險也很大,會出現周期性的經濟危機。為了應對、防范這種經濟危機,人們設計出了許多方法來控制貨幣貸款,比如存貸比的限制,存款準備金的限制等等。
貨幣增長,特別是M2增加,是企業貸款活躍的結果,所以,經濟增長,總是伴隨著通脹,而想要控制住通脹的幅度,只能從控制經濟發展速度入手,讓經濟發展維持在適當的幅度內。根據通常狀況,經濟發展速度如果超越10%,那通脹就會達到5%,如果通脹超過5%,那人們在日常生活的感受就開始明顯起來,因為5%只是個平均數據,當平均價格上漲5%的時候,很多商品價格上漲就超過了10%或更多,因為通脹從來都是從少數商品開始的,特別是生活必需品。
那么,通脹與經濟增長一般是什么比例關系呢?不妨就以美國兩百年的經濟數據為基礎來作番分析。就從2010年開始算吧。
如果往回推十年,美國歷年經濟增長率之和為16.85%,通脹率之和為23.96%,兩者之比為1.42,也就是一個點的純經濟增長,對應1.4個點的通脹。如果倒推20年,那美國歷年經濟增長率之和為30.62%,通脹率之和為51.93%,兩者之比為1.70,也就是一個點的純經濟增長,對應1.7個點的通脹;如果倒推50年,那美國歷年經濟增長率之和為84.13%,通脹率之和為205.57%,兩者之比為2.43,也就是一個點的純經濟增長,對應2.43個點的通脹;如果倒推100年,那美國歷年經濟增長率之和為338.65%,通脹率之和為333.36%,兩者之比為0.98,也就是一個點的純經濟增長,對應0.98個點的通脹;如果倒推200年,那美國歷年經濟增長率之和為745.33%,通脹率之和為323.94%,兩者之比為0.43,也就是一個點的純經濟增長,對應0.43個點的通脹。從上述對美國200年來經濟增長與通貨膨脹對應關系的比照中,可以清晰地看出美國通脹在不斷增長的軌跡。
通常勞動生產率對通脹的影響有兩大方面,除了勞動力價格升高導致通脹上升外,生產工藝改進所導致的勞動生產率改善會導致商品價格降低,兩者同時作用,互相抵消后剩下的通脹。美國通脹一直在增長,通過生產工藝改善提高勞動生產率越來越難,這與現實也是符合的,在資本主義初期,分工的出現,機械的普遍運用都極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但到了工業化后期,這種大幅度的改善越來越難。
當然,政府在什么時候的什么行為會導致通脹,是不能忽略的問題。研究顯示,只有那種以非稅收為基礎的財政支出被用于沒有投資意義的純消費時,才會導致通脹,但這種情況除非是在戰爭期間,其余時候,幾乎不會出現,因為任何財政支出最終都以稅收為基礎的。
總之,要想遏制住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最好的方法是把握好經濟發展的速度,而不是過度依賴貨幣政策,因為貨幣政策往往對實體經濟具有太大的殺傷性。
以筆者的判斷,當前中國經濟實際已進入了通縮區間,但是我們仍然處于對通脹的非理性恐懼之中。民間借貸的規模如果按銀行貸款的十分之一估計,至少也有6萬億,現在民間借貸幾乎凍結,也就是中國的貨幣突然緊縮了6萬億,而每月增加幾千億銀行貸款事實上還不夠補充民間借貸萎縮的一個零頭,這就是中國經濟近來為什么這么困難的原因。
為保經濟增長,我們必須消除對通脹的非理性恐懼,適度放松貨幣政策。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