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15 00:25:14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董華
每經記者 董華
在政策刺激之后,市場又回歸震蕩,然而伴隨著監管層的維穩政策基調的確定,以及美聯儲14日如期推出QE3,A股的利好再次襲來,市場面上樂觀的言論也不絕于耳。
然而,基金經理們卻不買賬,擔憂和謹慎依然占據投資的主導地位。
從記者掌握的資料來看,基金經理主要還是基于對國內經濟基本面一直下行的擔憂。在政策面利好和基本面的博弈之中,難道基金經理們真的會坐以待斃嗎?記者調查也表明,雖然今年市場環境的基調顯得非常悲觀,但基金經理們仍不遺余力地選擇一些具有潛力的板塊和個股機會,這也是他們戰勝市場的唯一出路。
次新基金建倉策略分化
近期市場在上周五瘋狂上漲后,一直處于震蕩不穩之中。記者了解到,近期次新基金建倉的策略也開始出現大幅的分化。
華南某大型基金公司基金經理肯定了“分化說”,他表示:“這個建倉分化是正常的,由于這些基金誕生的時點不同,所以市場的影響就顯得尤為重要。”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在上周五的大漲中,仍有四只基金的凈值漲幅為零,這些基金包括銀華中小盤(6月20日成立)、易方達量化(7月5日成立)、中銀主題(7月25日成立)和金元新經濟(7月31日成立)。顯然,這些基金都是空倉。
然而,有一批基金卻在加快建倉步伐,8月3日成立的交銀阿爾法,上周五單位凈值漲幅為3.18%,當日上證指數漲幅為3.7%。還有8月1日成立的匯豐普信恒生A股行業龍頭指數,上周五單位凈值的漲幅為3.58%。
另外,7月18日上市交易的招商中證大宗商品也加快了建倉步伐。該基金公告書顯示,上市前夕,該基金的權益類投資倉位僅為25.18%,上市后,其凈值與上市之初相比幾乎沒有變化,一直圍繞在1元上下。而同期中證大宗商品指數已下跌5%。直到8月23日,招商中證大宗商品凈值上漲1.31%,同期中證大宗商品指數漲幅為1.52%。
這些數據顯示這幾只基金均在8月份進行了抄底動作。
然而6月份成立的基金中,大多數還處于空倉或輕倉狀態。
“對于大多數靠著幫忙資金成立的偏股型基金,首先是不能讓幫忙資金大幅虧損。”某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今年市場上,新成立的偏股型基金大都成立勉強。統計數據顯示,6月以來共成立股票型基金不到25只,募集資金剛超90億元,平均募資4億左右,這也意味著幫忙資金是少不了的角色。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德龍表示:“目前市場上建倉整體步調都很慢,少數會很激進,但是也不會特別快。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對于后市不確定,買后不可能立即就賣掉,而且目前市場的系統性風險依舊很大。事實上,近期的利好都是來源于政策面,其影響并不能改變市場整體的發展趨勢。”
基金整體以悲觀為主
事實上,也有樂觀的基金公司,比如光大保德信就認為:“QE3結合國內基建審批的通過,促進外貿政策的出臺等事件,我們判斷從目前到2012年年底,簡單地來說,大概率上已沒有系統性風險,市場很大可能的情況是震蕩。站在當下,往上看的空間應該大于 往 下 的 空間。”
華南某大型基金公司基金經理表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他自己還是比較謹慎,既不著急加倉,也不著急建倉,暫時以觀望為主。不過,從長遠來看,只要中國經濟不硬著陸,相信未來經濟會向好的方向發展,那么目前市場上那些估值很低的板塊,如10倍以下就有很多,有什么理由漲不起來呢?關鍵還是看投資人的心態。
然而,對市場更悲觀一些的基金經理,認為今年接下來的幾個月,壓根就不存在什么機會。
某滬上基金經理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經濟還會是一個持續探底的過程,目前上市公司的盈利狀況仍是繼續向下走,沒有看到明顯的轉變。雖然目前政策面有維穩股市一說,但趨勢上沒有根本的刺激作用,接下來的貨幣政策可能也不會寬松,因此市場機會不是太大。
國聯安也認同此觀點,他們認為,目前除了發改委公布輕軌、公路建設等項目,以及在討論中的紅利稅取消外,基本面沒有任何實質性的變化。在反彈的喧囂過后,市場會重新審視大幅投資的可能性,如項目實施的資金支持,當前的貨幣環境等。實際上,8月份經濟數據整體來看仍然疲軟,基本面仍無明顯改善。
上周末統計局公布的8月CPI同比增速如期回升至2%,而PPI、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5%和8.9%,較上月回落0.8和0.3個百分點,下滑幅度超預期,經濟仍在筑底中;進出口繼續保持弱勢,出口增速僅2.7%低于預期,進口出現負增長,內外需形勢仍不樂觀;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僅20.2%,繼續下滑0.2個百分點,未如預期反彈;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速經歷連續5個月下降后出現首次回升,但回升幅度較小。而這些也正是基金經理們擔憂的地方。
基金積極尋找機會
即便是如此謹慎,基金經理們也肯定不會坐以待斃,他們也在持續地探索行業存在的機會,積極地選擇未來投資的主流方向,那么,目前基金選擇的“搶跑”機會可能在哪里呢?
事實上,近期一系列利好正在不斷地刺激著A股的神經。
上周發改委密集發布了關于軌道交通、公路等多個獲批項目,結束了歷時已久的“消息真空期”,政策維穩股市信號初顯,基建投資有望提速。受此消息影響,上周五大盤歷時數月的下跌行情后,終于迎來強勢反彈,成交巨幅放量,其中與政策利好相關的水泥、工程機械板塊反彈明顯。
另外,本周剛公布的8月新增信貸為7039億元,社會融資規模達10.07億元,均大超市場預期,信貸數據轉好進一步增強了市場對政策加碼的樂觀預期。
再加上美聯儲14日如期推出QE3,每月購買額度400美元的抵押貸款支持證券,且0~0.25%的超低利率的維持期限至少到2015年中期,大成基金表示,這對中國經濟利大于弊。
這些利好給A股帶來一絲暖意。然而,信達澳銀卻認為,宏觀政策面回暖標志著市場反彈時點已至,前期超跌的強周期行業反彈動力更強,但受制于經濟基本面仍未見底,預計反彈幅度不會太大,仍難言反轉。
同時,國聯安也認為,在熊市中的反彈往往迅速而猛烈,對于后市仍將以謹慎對待。當前中國面臨的經濟問題是周期和結構性的疊加,并且結構性的困難大于周期性,因此將面臨一個長期的修復過程。從投資的角度看,盡量選擇受周期影響小,順應結構性調整的行業和公司。
在未來投資策略上,信達澳銀仍建議精選個股為主,行業配置上可關注前期超跌板塊和受益于政策利好的板塊如建筑建材、工程機械、券商和保險等。
·相關板塊
超跌板塊:房地產
就市場關注的房地產板塊來看,“金九銀十”可能會帶來“價穩量穩”或“價穩量升”這樣一種比較好的環境。如果出現這種環境,出臺長效的負面政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不大,近期更可能會有一個政策預期修復的過程。
因此某華南基金經理判斷在經濟下滑需要地產投資趨穩的大勢下,在地產指數前期跌幅較大,地產持倉已有所降低的背景下,地產股就會有所表現。另外,今年以來跌的比較多的幾個行業,比如工程機械、水泥建材、化工、汽車、煤炭等都值得再次關注。
業績保證:裝飾行業
對于二季度基金大幅增倉的裝飾行業股,后市依然被基金經理所看好。二季度選擇增倉的基金經理表示,該行業處于高成長階段,幾大上市公司發展潛力都不錯,業務訂單充足,業績都有保證。
事件驅動:軍工板塊
軍工板塊容易受事件影響產生短期行情,然而縱觀歷史上各大國軍隊建設史,大多是在國家經濟總量水平達到一定程度時,跳躍性地大力發展軍工。在我國,2010年是一個軍工發展跳躍年。因此,未來一段時間(3~5年)仍將是軍工行業快速發展的年份,因此基金經理也認為,軍工板塊不但具有短期事件效益,同時也具有長期配置價值。但也應該精選個股,因為軍工整個板塊估值偏貴,很多所謂的軍工股都是只“沾點軍工的邊”的。另外,一些傳統行業中的股票,例如造船等,可能也會受益,特別是在經濟不好之時。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