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評論

每經網首頁 > 評論 > 正文

不宜過分夸大股指期貨的避險作用

2012-10-11 00:55:53

筆者認為,就算有股指期貨,也阻擋不了股市下跌步伐,而且這些可投資股指期貨的資產管理產品若與同期無風險的債券投資相比,其收益是不是少很多?

最近中金所表示,希望更多機構參與股指期貨,認為股指期貨為股票市場提供了避險工具,實現了“機構保值避險、穩定持股、緩解股市波動”等積極效果。不過,筆者認為不宜過分夸大股指期貨的作用。

即使到目前,對股指期貨利弊的爭議猶存。股指期貨有風險規避、價格發現、資產配置等功能,其中避險功能是期指市場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而防范風險的手段就是套期保值。但事實上,股指期貨的套保功能也恐怕沒那么神奇。

首先,對沖操作可能難以對沖股票下跌風險。比如投資者買入某證券(或組合)后賣空一定的期指合約,卻很可能出現該證券下跌而整個指數上漲的局面,投資者兩面虧損,套保又如何能夠實現?畢竟套保成功還有賴于“證券價格的變動與股價指數變動方向相同”這個前提。

其次,長期套保操作沒有意義。中金所認為,若沒有股指期貨,機構為減少損失,只能被動拋售股票,誘發“羊群效應”,導致股市的持續下跌;有股指期貨后,機構通過套保操作,等于買了“保險”,從而敢于長期持股。但筆者認為,就算有股指期貨,也阻擋不了股市下跌步伐,而且這些可投資股指期貨的資產管理產品若與同期無風險的債券投資相比,其收益是不是少很多?股指期貨在回避風險的同時,也必然拒絕了盈利。

確實,股指期貨作為風險管理工具,適應了一些機構投資者的風險控制需求,有了這個衍生品工具,機構投資者就比較容易優化其投資組合,為其帶來某種便利。但對衍生品等金融創新,其價值一直就備受質疑,況且期指市場對A股市場的正面作用更需經過時間和實踐檢驗。

目前投資者在股市盈利存在難度,期指市場由于交易費用的存在,作為一個負零和游戲的市場,普通投資者更難在此盈利。

總之,股市所有主體的盈利源泉只能是上市公司利潤,而股指期貨對改善上市公司治理基本上關系不大。期指市場本身并不能創造財富,它只是轉移風險而非消滅風險,而且風險轉移功能的形成需要市場為此付出額外的交易費用,有時甚至由于其高桿杠性衍生出新的更大風險。要回避股市風險,最好的辦法就是完善股市制度,提升上市公司回報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中文字幕婷婷在线观看 | 视频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 人人做人人爱在碰一区三区 | 免费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 | 中文字幕第5页 | 欧美国产一级免费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