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12 01:10:40
每經編輯|每經實習記者 鮑春妹
每經實習記者 鮑春妹
弱市之下,重要股東推出的增持計劃很可能有一些藏在背后的故事。而藏在中鼎股份(000887,收盤價8.84元)大股東及一致行動人增持背后的,或許就是其多次出現的可轉換債權的回售壓力。
大股東推增持計劃
今日,中鼎股份公告,大股東中鼎集團于11日以均價8.77元/股首次增持公司330萬股,增持比例為總股本的0.55%,耗資2895萬元。此次增持后,中鼎集團及一致行動人夏鼎湖共持有中鼎股份3.425億股,持股比例為總股本的57.49%。同時,中鼎集團及夏鼎湖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累計增持中鼎股份不超過1000萬股。
中鼎股份昨日尾盤異動明顯:14時57分前,其股價在8.48元~8.61元/股間徘徊。14:57分,一筆100.02萬股的主動買盤出現,瞬間股價被直線拉高0.3元;15點,盤面再現一筆211.22萬股的買盤,以8.84元/股成交。兩筆合計成交311.24萬股。以中鼎集團330萬股的增持數和8.77元/股的增持價計,這兩筆大買單應是其所為,受此影響,中鼎股份最終報收于8.84元/股,漲幅為4.37%。
但記者發現,大股東此番動作,恐怕并非公告所說的“基于對中國資本市場形勢的認識及對公司未來持續穩定發展的信心”,減小可轉債的回售壓力或才是背后的秘密。
增持為減小回售壓力
2011年初,中鼎股份推出3億元的可轉換債券,而當年10月面臨較大的回售壓力,公司遂將轉股價格從18.04元/股下調至為12.66元/股。
然而調低轉股價格,并未能讓公司徹底擺脫洶涌而來的回售壓力。
根據公司回購條件,若股票收盤價連續30個交易日低于當期轉股價格的70%,或募資使用與募資承諾相比出現重大變化時,可轉債持有人有權將其持有的可轉債,按面值的103%回售給公司。
12.66元乘以70%等于8.862元/股。而公司股價自11月15日至昨日,已連續19個交易日的收盤價低于這一“紅線”。
這樣公司即面臨較大的回售壓力:一旦因股價偏低觸發回售,公司即需投入大筆資金。但若在未來的11個交易日內,收盤價可以站上8.862元,則公司面臨的回售壓力將有所降低,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司的資金壓力。或許,這才是中鼎集團推出增持計劃的真正原因。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以增持方式來減輕回售壓力,中鼎股份可謂“故伎重演”。
6月27日至7月23日,中鼎股份就曾經連續19個交易日收盤價低于8.862元的“紅線”之下。面對轉債回售的陰影,中鼎股份6位高管于7月24日增持公司33.7萬股股份,并推出一份遠期增持計劃。當日,中鼎股份當日報收于8.91元,爬升至8.862元的回售“紅線”之上,暫時解除了中鼎股份的回售危機。然而遺憾的是,僅在增持實施后的第二天,中鼎股份的收盤價又再次滑至“紅線”下方。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http://www.pdpkct.com/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