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25 01:29:43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黃俊玲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黃俊玲 發自北京
昨日(12月24日),中國保監會通報了2012年保險公司中介業務違法行為查處情況。
對于查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虛掛保險專業中介機構業務、虛掛保險兼業代理機構業務、虛增營銷員數量或虛掛營銷員業務、虛列中介業務費用四個方面并進行了通報。
其中,有10家保險公司因為中介業務違法、違規,被保監會點名批評。
被罰金額最高50萬
通報表示,在查處中,共查出104個保險機構非法套取資金5553.59萬元,涉及保費2.68億元。其中虛掛保險專業代理機構、保險經紀機構業務,非法套取資金1852.50萬元,占全部非法套取資金的33.35%。其中3個基層機構通過該違法方式非法套取的資金,在其同期傭金支出中的占比超過25%。
在虛掛汽修、汽貿等保險兼業代理機構業務中,非法套取資金410.85萬元,占全部非法套取資金的7.39%。其中2個基層機構以該違法手段套取的資金,在其同期傭金支出中的占比超過25%。
一些保險機構大量虛增營銷員數量或者虛掛營銷員業務,少數保險公司營銷業務變相成為非法套取資金的主要手段。虛增營銷員數量或將直接業務虛掛保險營銷員,非法套取資金1163.67萬元,占全部非法套取資金的20.95%。其中4個基層機構以該違法手段套取的資金,在其同期傭金支出中的占比超過15%。
虛列營業管理費非法套取資金1612.36萬元(其中8個由此非法套取資金數額超過50萬元,共計844.85萬元),占全部非法套取資金的29.03%。
在通報的中介業務違規情況中,生命人壽、中國人壽、太平洋財險、合眾人壽等10家保險公司分支機構的中介業務違法、違規行為,被作為“典型案例”。其中,生命人壽和都邦保險相關分公司及其所屬相關機構被罰款50萬元,成為此次險企中介業務違規處罰金額最高。
保監會在通報中稱,2011年生命人壽四川分公司成都銀保本部虛列會議費353.57萬元;其遂寧中心支公司核心業務系統記載的部分業務數據與實際不符。四川保監局對該分公司及其所屬相關機構合計罰款50萬元,其中,對該分公司罰款40萬元,對其遂寧中心支公司罰款10萬元;同時對相關責任人也進行了處罰。
2011年都邦保險重慶分公司虛列會議費、電子設備運轉費共4.98萬元;將直銷業務虛掛個人代理業務套取資金12.20萬元;2011年,其涪陵支公司虛列會議費和公雜費共4.73萬元,將直銷業務虛掛個人代理業務套取資金12.21萬元;其江津支公司虛列會議費3.13萬元,將直銷業務虛掛個人代理業務套取資金18萬元。重慶保監局依法對該分公司及其所屬相關機構合計罰款50萬元,其中,對該分公司罰款25萬元,對其涪陵支公司罰款20萬元,對其江津支公司罰款5萬元;對其涪陵支公司經理彭建警告、罰款6萬元,對其江津支公司經理陳其警告、罰款1萬元。
此外,2011年,合眾人壽江蘇分公司南京銀保本部虛列會議費、勞務費共141.06萬元。江蘇保監局依法對該分公司罰款20萬元;對該分公司銀保部經理張強警告、罰款2萬元。
實施“嚴監管”
保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堅決貫徹落實保監會黨委“嚴監管”的指示精神,嚴查重處違法、違規保險公司。通過對今年查實的違法、違規行為性質比較嚴重的案例進行披露,一方面向市場傳遞保監會“嚴監管”的明確信號,發揮檢查的懲戒、警示和教育作用;另一方面,向廣大消費者表明保險監管者的信心和決心。
通過四年的現場檢查與大量調查研究發現,基層機構中介業務違法、違規行為與上級公司或總公司管控不力緊密相關,主要表現為公司制度設計不完善、信息系統管控薄弱、內部控制管理松散等。
同時,保險公司與保險中介機構之間關系不真實、不合法、不透明的問題依然突出,保險公司通過虛構中介業務、虛假列支中介費用等方式非法套取資金的做法仍較為普遍。
保監會要求各家保險公司加強管理、加強中介業務管理制度建設,同時要求被通報的保險公司要在省級分公司開展自查整改的基礎上,再進行抽查,并在明年3月15日前整改情況報告給保監會。對于今后的保險中介業務監管,保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對中介業務的檢查將持續下去,對于屢查屢犯的機構,將嚴查重處。
據了解,今年保監會系統36個保監局共派出42個檢查組,查處了22家保險公司104個省級及以下基層機構利用中介渠道和中介業務的違法違規問題。
與此同時,保監會今年共處理保險公司各級管理人員90人次。其中,處罰省公司高管人員11人,罰款11人次計26萬元;處理保險機構56個,責令停止接受新業務5家,涉及業務4項、銷售渠道1個,最長期限達1年,罰款保險機構53家次計676萬元,單家機構最高罰款50萬元;處罰保險中介機構29家,吊銷經營許可證12家。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http://www.pdpkct.com/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