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3-02-28 11:15:21
“不少人都在廠子里找到了正式工,也許再過三五年,從鋼陵長江大橋到橫埠鎮這幾十里的公路兩邊,你很難再看到稻田了。”堯萌說,“咱們這里好像被省里確立為皖江開發區了。更大的開發還在后頭呢?!?/p>
今年春節,我回到了闊別許久的的家鄉探親。也許是記憶中的景象和眼前所見的巨大反差,以往再熟悉不過的家鄉竟讓我不敢相認。
昔日,從省城合肥到我家所在的村莊,需要花半天時間在途中換乘顛簸;這次回鄉,我只用了一個小時就從省城抵達了家鄉的集鎮。在集鎮的高速公路出口處,大叔家的堂兄弟開著一輛轎車在等我。
這兩年的變化實在太大了。集鎮上的樓高了、車多了、路寬了、各種各樣的店面多了,儼然一座小城市;從集鎮通往老家的公路不再是坑坑洼洼的石子路,而是硬化道路;在公路的兩旁,服裝廠、大米加工廠、黃酒廠鱗次櫛比。看到這些,我的心中既感慨又欣喜。感慨的是很多記憶中的景象已經難覓蹤影,欣喜的是這片沉寂了千年的鄉野,終于走上了經濟發展的快車道。
快車道直通到我家所在的小村落。回到家,我和兒時的玩伴們一起閑聊。言談舉止中,他們已經不再像過去那樣羨慕我這個在省城工作的白領了。今天,同我一般大的那十幾個年輕人,不少都辦了廠子,當起小老板。
十幾年前,我的這幫兒時玩伴,大都背著行囊去江蘇的服裝廠、玩具廠、電子廠當學徒、打工。而今,他們把廠子開在家門口,和江蘇的老板搶生意、搶工人。“與其給別人打工,不如自己開個服裝廠。況且現在交通發達、信息暢通,在老家辦廠子有優勢!”裁剪師出身的小堂弟說。“有什么優勢?”我追問他。“優勢就是我比江蘇的工廠更容易請到工人。”他相當自信地說,“他們寧可在我的廠子里掙一千八,也不愿意到外地掙兩千??雌饋矶鄴炅藘砂賶K,實際上刨掉房租伙食和路費,不劃算。況且在家門口打工,還能照顧上家里。年底我就請到了50多號人,過幾天就開工了。”工人需要“請”。這折射出勞動力雖然仍不昂貴,但已經有了更多的就業選擇,需要獲得更多的尊重和更好的對待了。事實上,不僅僅在我的家鄉,四川、重慶、湖北等中西部省份的縣域都在紛紛把農民工“請”回來。隨著中西部產業轉移承接的加速這種“請”的力度必將越來越大,還有不少沒有機會融入發達地區的農民工選擇不請自回,在家門口就業、創業,因為他們不愿意再絕望地充當像韭菜一樣割完一茬又一茬的廉價勞動力。除非“民工荒”倒逼出產業升級,除非東部沿海發達地區使出更加誘人否則“民工荒”在今后只會是常態。“這兩年,不光村里冒出不少小老板,鎮上還吸引了不少外地來的大老板呢。”家住在鎮上的高中同學堯萌告訴我。沿著合銅公路的廠房拔地而起。外來的投資商興建的汽車零配件廠、油脂加工廠、五金電鍍廠動輒占地數十畝上百畝。“不少人都在廠子里找到了正式工,也許再過三五年,從鋼陵長江大橋到橫埠鎮這幾十里的公路兩邊,你很難再看到稻田了。”堯萌說,“咱們這里好像被省里確立為皖江開發區了。更大的開發還在后頭呢。”
堯萌提到的皖江開發區,其實就是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這個示范區在2009年1月份得到了國務院批準。我的家鄉所在的樅陽縣就被包含在示范區的池銅安產業集中區內。當時,我們在京的同鄉在得知這個消息時,都為家鄉迎來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而滿心歡喜。然而,我在高興之余,還有一份對家鄉可能因城鎮化而引發圈地狂潮的隱憂。與農爭地引發的事件屢見不鮮、屢禁不止;與農爭地造成的后果在東部發達地區已經顯露。長三角、珠三角多少昔日的良田變工廠,多少昔日的糧食主產區變成主銷區。堯萌的一番話更增加了我的擔心。我的家鄉所在的皖江地區,屬于傳統的魚米之鄉。長江大橋以北的稻田大部分是基本農田,如果都變成了煙囪林立的工廠,如果所有的中西部地區都因搞產業轉移承接而大量侵占農田,甚至是基本農田,那么,對于糧食安全來說,將是一場災難。
如何在面臨發展機遇的同時保住青山水和良田,是考量地方政府的遠見和智慧的一張大問卷。我真心希望他們能交給父老鄉親、交給子孫后代一份滿意的答卷。
短短幾天的春節假期里,在這片溫潤富饒的土地上,在和親朋好友的徹夜暢談中,我深深感受到家鄉繁榮發展的希望,感受到新生代的農民已經挺起了新農村建設的脊梁,也感受到一些令人擔擾的挑戰。
洪云鋼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