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智庫 2013-02-28 17:39:29
新型城鎮化是消費型經濟的前奏和必經之路,非造城運動,重點是進城農民的再就業、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
每經編輯|趙慶
五、城市化對農耕地的影響
考察韓國和日本等人均耕地面積較少國家經驗,城鎮化率與耕地面積存在正比例關系,而且中間會有“先增后減”的規律,至城市化基本完成,可耕種土地面積總體會增加。
例如韓國可耕地面積在1960年為204萬公頃,1970年達到極大值230萬公頃,之后開始下降,到1990年為211萬公頃,但仍高于1960年的水平。韓國1961-1977年間、日本1950-1960年間都是城市化最快的時期,同時也是耕地大量增長的時期。
我國國土總面積960萬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1.6萬平方公里(折合18.24億畝),城市占地約4萬平方公里,村莊占地約20萬平方公里。2011年,我國農村人均建筑面積36.2平方米,城鎮是32.7平方米,農村比城鎮高10%。農民工家鄉宅基地戶均180平米,而其在城市租住房占地戶均15平米,比值達到12倍。粗略估計,如能實現現有2億流動人口在城鎮的定居生活,將增加耕地五萬平方公里。
參照國際經驗做進一步預計:隨著城鎮化推進,耕地總面積峰值將達20億畝,其后雖可能緩慢下降,但至2030年鎮化率突破70%時,耕地面積仍有望達到19億畝。
六、新型城鎮化的環境與資源
粗略估計,后續城鎮化需要投入的市政建設及社會保障資金高達30萬億,
如果對貧弱階層生活水平稍作提高,這一金額可能高達40萬億元,主要靠看政府的決心和財力。這一總值與農村沉睡資產價值基本相當,印證了新型城鎮化其實就是農村和農民資產的資本化過程。
如此龐大的建設工程,雖是一項富有挑戰性的艱巨任務,但在我國現有國情條件下,應該還是可以完成的。
(一)國際環境良好:未來5-10年仍可對充裕的國際資金善加利用。
(二)貨幣政策配合:截止到2013年1月31日,M2總量99.2萬億,是GDP的1.91倍。央行存款準備金18-20萬億,在通貨膨脹未惡化之前隨時可以放水。
(三)擴大政府債務:2012年全國財政收入11.72萬億元,同比增12.8%(上年為24.8%),高出GDP增速4個百分點;全國財政支出12.57萬億元,同比增15.1%(上年為21.2%),為當年GDP增速的1.95倍。支出增速快于收入增速2.3個百分點。2013合理財收增速約10%,擬安排赤字1.2萬億,同比增長50%。2011年底負債率47%,開啟政府債務融資支持投資的模式大有空間。
(四)國有企業利潤分紅乃至股權出讓做后盾。
七、新型城鎮化寄語和總體評價
城鎮化應該是工業化、市場化和農業現代化自然演進結果,行政和計劃色彩不宜過重,更不能放任利益驅動下的非理性造城運動。
通訊和交通高度發達,不適宜建造過于密集的小城鎮,生態環境保護和恢復是重點,宜居是關鍵,不必追求小而全,100-500萬以上人口的城市最好。
新型城鎮化是城市化的繼續,作為一項新政,期待重點出現轉移--從過分都市化開始轉向以接納和保障進城農民生活為主旨的中小城市建設和完善;從原來的片面市場化走向關注農民工為代表的弱勢群體,解決城市低收入階層和失地農民的現實生活問題,還他們以人權尊嚴,讓他們盡快融入現代城市文明--戶籍、住房、教育、醫療、就業、社保等等。
新型城市化的關鍵是土地政策,不能令農民滿意的城鎮化注定失敗--不能讓他們買不起房,也不能讓他們只有住房而沒有生活保障。
故與其說新型城鎮化是原有城市化的延續,不如說我國更需要借此進一步解決好三農問題--國家過去對農民的欠賬太多,財富差別和社會差別已經達到令人無法容忍的地步。社會需要安定和諧,經濟發展必須講良心。
參考資料:
1.《讓農民更多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一組副組長趙陽。
2.《農業經營體制創新的前世今生》--國務院研究室農村司巡視員葉興慶。
3.《銀行視角下的中國宏觀經濟》--中國工商銀行戰略管理與投資關系部李志剛、張紅軍。
4.《如何助推農村發展活力?》--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教授。
5.《如何解決農民工住房這個最棘手的問題》--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趙俊超。
6.國家統計局、中國農業部網站。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