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3-04-08 11:16:51
投資顧問們警告投資者不要隨大流,應該基于嚴格的標準和豐富的歷史經驗選擇一個公司或一個投資經理。但根據我個人的經驗,現實的情況是完全另一回事。
比爾格羅斯
太平洋資產管理公司投資總監
我是一個偉大的投資者?不,還沒有。
海明威的名著“太陽照樣升起”中杰克的話很有意思:“難道我還不夠完美?”是的,想象與現實往往是相隔千里。當面對鏡子,大部分人認為自己的相貌是六分或七分以上(假設人的好看程度從最差到最佳是一到十),但事實顯然不是如此。過大的鼻子或過小的下巴經常因為明亮的眼睛或完美的牙齒而被人可以淡化。同樣類似的情況,發生在征詢民意時,大聲的贊美,和時而接近無聲或低聲批評,經常被當作絕對多數人肯定的意見,但其實也不然。
這樣的過分認知,與投資或任何職業都有關系。在公眾的視線中,很多碎片的事情通過個人博客和雄心勃勃的競爭對手而張揚。過分自信經常主宰一個人的精神甚至身體狀況。某種程度上,這種對未來的過分樂觀,是我們每天生存下去的精神支柱。但同時從現實角度看,對比一個男人或女人,他在鏡子前的情形,和他心理之中的認識的畫面。心理對現實的扭曲程度可能和觀賞一場馬戲一樣富有樂趣。
乍看之下,這種片面化的認識在資產管理業務中是很少見的。在資產管理行業。我們有收益率的數字,這是完全客觀的看法。我們累計總回報和歷史上累積的阿爾法表現,似乎客觀的顯示出我們的能力。它或許沒有豐厚的回報,但至少戰勝了通貨膨脹,也可能它沒有戰勝通脹,但多少比競爭更好的個人或公司好一點,這樣的詞匯我們都耳熟能詳。你看,這么延伸下去,這個行業對于自己創造財富的能力,以及對現金的鄙視似乎是很有道理的。但如果不是止于一年,我們比較過去的三年、五年、十年,能夠自信滿滿的面對投資者,拿出豐厚業績單的公司就少多了。當然,這個事情不會昭告天下。
投資大眾更容易受到類似的欺騙。投資顧問們警告投資者不要隨大流,應該基于嚴格的標準和豐富的歷史經驗選擇一個公司或一個投資經理。但根據我個人的經驗,現實的情況是完全另一回事。就統計數字而言,一個排在行業前列的投資經理,一個歷經歷史考驗的投資經理,在下一年份中排名市場行業前列的機會并不會離50/50的概率太遠。一個連續13年大幅超越標普500指數的投資經理必然有更好的業績么?不,或許他(她)只是那個連續投13次硬幣都投中正面的幸運兒。這樣的爭議其實持續頗久,著名基金經理究竟是運氣特別好的大猩猩,還是天才,是這個行業的經典爭論。
正如文章之初,我曾經質疑的,我是否是一個偉大的投資者?我無法點頭。但我們看得到許多其他的例子。受人尊敬的比爾·米勒,就是那位曾經十八年戰勝標普500指數的受公眾尊敬的基金經理,現在已無法持續其業績。類似的,彼得林奇也曾經無比輝煌,但是你確實無法知道他如果仍在一線,能否逃過網絡股泡沫破滅、雷曼兄弟引發的次貸危機,至少他曾經說的“你看到的好公司就是好股票”這樣的說法,是很容易栽進其他種種的公司興衰中的。有時看來,時間就是一個無法逃避的考驗,你在資產管理領域保持的優秀業績紀錄越長,你暴露的阿喀琉斯之踵就越明顯。
投資時間和長壽,顯然是任何客觀確認的“偉大投資者”的最重要考慮因素。10年、20年、30年,無論你投擲多少次硬幣,你都無法確定下一分鐘你的未來。在經歷了40年的成功后,我還是無法確認PIMCO的未來業績,同樣,包括最受人尊敬的沃倫·巴菲特,也無法。
投資方法和它的成功,大部分都是周期性的,從一個長期的角度上看,從一個短期看。投資框架、判斷方法也是如此。這個市場只是推舉出一個又一個國王,但誰都無法保證你的未來。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