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15 00:52:32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徐皓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徐皓 發自上海
在目前所有的企業年金投資管理人中,南方基金是不能被繞過的一個。不僅因為其擁有基金的管理規模和投資收益表現;也是因為其企業年金業務完善的治理結構。
更為重要的原因是,南方基金多年來,積極參與了養老金方面的研究,推動了中國企業年金的制度建設。
持續領先的規模和業績
截至2012年12月31日,南方基金企業年金累計中標客戶126家,其中已運作賬戶91個,累計中標規模287.77億元。實際運作規模超過257.77億元。2011年以后新簽約的客戶包括中石化、中國電信、中國電力投資、四川電力、中電工程等知名企業。
多年以來,南方基金保持了持續穩健的投資業績。自2006年以來,經歷完整的牛、熊市后,南方基金企業年金組合加權平均收益超過6%,尤其在2008年證券市場遭受系統性風險的影響下,2008年全年南方管理的各類年金組合年化收益率均超過5.62%。
而在2011年“股債雙殺”的局面下,南方基金旗下穩健型年金組合和債券+新股組合也都取得了正收益。
年金投研體系再造
為了增強業績的穩定性以及收益與風險之間的平衡。自2011年開始,南方基金進行了一系列針對年金投研體系的改革,從投資決策架構、考核體系到風控標準上都進行了再造。
“做好年金的資產配置是年金投資最核心、最重要的因素,因此2011年開始,我們首先著重加強了年金的資產配置管理,逐步建立一個長效的資產配置管理機制。”南方基金分管年金業務的副總裁鄭文祥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
對于投研人員的考核方式也隨之而變。過去,南方基金與大多數機構一樣,實施的是以相對排名為主的考核方式,“但我們發現這種相對考核機制與年金追求的長期穩定增值目標有一定的沖突,容易引導基金經理為了過分追求排名,過度投資,增加年金資產的波動性”鄭文祥表示,因此,南方基金自2012年開始,在對投資經理進行投資業績考核時,完全以絕對收益作為考核指標。
此外,考慮到企業年金基金資產管理,對安全性要求較高,并要求有逐年增值的穩健收益,南方于2012年初建立了專門的風控閥值止損制度。
所謂“風控閥值止損制度”是指利用公司的金融工程技術和風控閥值系統,將主觀投資和客觀系統控制結合起來,防范基金經理因市場研判失誤對投資過于冒進從而給資產帶來的不利影響。
參與政策研究和建設
據了解,南方基金是唯一一家全程參與《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試行辦法》起草和修訂的基金管理公司,并全程參與《企業年金管理運營機構資格認定暫行辦法》、《企業年金賬戶管理信息系統標準》、《企業年金基金管理運作流程》等一系列配套政策的起草、修訂。
而近期人社部發布的兩份關于企業年金的文件——第23號文以及24號文的背后,也有南方基金所做的大量研究和推動工作。
南方基金養老金業務部總監張雪松表示,南方基金和人社部一同組織了《企業年金后端集合產品研究 (后端集合年金的可行性分析)》課題研究,并多次參與23、24號文的討論,提供了大量意見。
對于企業年金后端集合產品的放開,張雪松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養老金產品對于投資管理人針對自身優勢、更加集約化的管理企業年金產品,提供了工具,對提高企業年金投資管理效率、業績都有好處。”
他同時表示,“這也更加促使資金,向投資業績優異的管理人上聚集,優勝劣汰的趨勢將更加明顯。預計未來投資人管理規模,兩極分化趨勢將加劇。同時,也將出現不同管理人,針對各自優勢展開不同類型資產投資的可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