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15 01:38:14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尚希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尚希 發自北京
一線房企的出海熱顯然已經攪動了整個房地產市場,越來越多的開發企業將視線鎖定在了大洋彼岸。
昨日,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19世紀英國與東方貿易的跳板——倫敦皇家船塢(RoyalDocks),價值10億英鎊(約合人民幣94億元)的“中國城”地產開發計劃已接近達成協議。該項目可能是中資企業在英國最大規模的投資之一。而投資的主體則是中資房地產開發商 “總部基地”。報道稱,投資方希望本月做出承諾,在皇家船塢旁35英畝的地塊建設一個辦公園區。
“英版”總部基地
不論是在英國還是中國境內,于大部分人而言,總部基地并不是一個耳熟能詳的企業。事實上,其在北京的項目也不多,只有位于西南四環的“總部基地”。但目前這一開發模式已經復制到了沈陽及青島。值得注意的是,在“總部基地”的官網,“倫敦總部基地”的宣傳已赫然可見,并與目前其所有的東北總部基地、青島總部基地及北京總部基地一同列入了公司所持有的項目。
公開信息顯示,“中國城”項目的總體量大約是在35英畝,而這一規模相當于北京總部基地的十分之一,但投資金額卻相當于北京項目整體投資的一倍。根據《金融時報》報道,總部基地已為針對該地塊的提議花費數百萬英鎊,公司希望能夠將該地改造一個迷你不夜城,吸引中國企業的歐洲總部入駐。
雖然,在英國方面看來,這筆投資是中資開發商迄今為止在英國最大規模的投資之一,但在中國,總部基地卻是一個有著“海外色彩”的開發公司。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北京總部基地的房屋開發建設,是由北京豐臺科技園建設發展公司、英國道豐國際集團以及北京道豐數碼園開發建設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的中關村豐臺園道豐科技商務園建設發展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道豐科建)完成的。而英國道豐國際集團實際上是一家注冊在英屬紹爾群島的離岸公司,北京道豐數碼園開發建設有限公司是其子公司。
雖說是兩家公司,但實際控制人都是許為平,他是英籍華人,被稱為“總部基地之父”。北京市工商局網站查詢信息顯示,道豐科建注冊資金為855萬美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北京市住建委網站上也看到,道豐科技商務園(總部基地)的房屋所有權和土地使用權,都標注了“涉外”字樣。
“許本人對于英國方面的市場比較了解,再加上他有一定的政府背景,相比其他開發企業來說,會更有優勢。”北京一位房地產人士向記者指出。
總部基地大約10億英鎊的資金投入并不是一筆小數目,那么,這筆巨額資金究竟從何而來?就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與該公司宣傳部門取得了聯系,但截至記者發稿,未得到相應回復。
房企“出海熱”升溫
總部基地的出海投資,正是當前房地產大軍海外投資熱的一個縮影。
一項統計數據印證了上述事實。據中國海外投資聯合會的數據,2012年以來,包括萬達、綠地、碧桂園及中國鐵建、中國建筑、萬通等在內的十余家大型房企,已在海外有房地產項目或明確的投資計劃,總投資規模達上百億美元。并且,這個數字還將在未來持續增長。
開年伊始,萬科也與素有“美國頭號房企”之稱的鐵獅門公司簽約,合作開發舊金山富升街201地塊。此外,碧桂園位于馬來西亞的兩大項目計劃在今年面市;而首創置業位于法國的項目也已進入招商階段。
“海外置業的火爆的確是在當前限購市場環境下出現的新情況,”北京一家房企營銷總監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特別是國內一線城市的地越來越難拿,包括其公司在內,也在謀求海外擴張的路線。
對此,同策咨詢研究中心總監張宏偉表示,當前國際資本市場融資環境相對寬松,部分內地房企通過在香港或境外上市,建立境外業務發展融資平臺,開展海外房產投資業務,借機布局國際房地產市場。同時中國內地限購、限貸、房產稅等調控政策頻繁出臺,投資海外則可以規避內地投資風險,導致部分龍頭開發企業也轉投海外市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