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18 01:21:16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查道坤 發自安徽安慶
每經記者 查道坤 發自安徽安慶
今年4月份,安慶市副市長萬士其兼任安慶市環保局局長,這一消息一經傳出就吸引了媒體和環保行業人士的高度關注。由副市長兼任環保局局長,這在全國唯安慶獨有。
有官方媒體評價稱,副市長兼任環保局局長,折射出一種態度,反映的是安慶市委市政府對環保工作的重視,而焦點就是安慶石化。
今年安慶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的提議,這在安慶市環保部門看來是一件壓力非常大的事情,而在環保業內人士看來,“石化城”安慶的這種提議有點不可思議,原因是占據城市三分之一面積的安慶石化,其污染問題一直遭到當地居民的詬病。
對此,安慶市環保局副局長潘靜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安慶石化存在的污染問題,已經被列入申請環保模范城市重點整治項目,相關工作已經開展,目前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資金。”
安慶石化被指污染重/
“空氣質量變壞了,刺鼻的氣味,有時候還下酸雨,一種沖腦子的氣味。”剛到安慶,記者驅車前往賓館的路上,出租車司機姚師傅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石化公司靠著市中心,影響整個城市。”
6月2日,陰天伴隨著小雨,氣壓偏低,記者驅車前往黃土坑西路,安慶石化煉油廠就在這條路上,而在廠區對面僅一條馬路之隔就是居民樓。
記者下車之后就聞到一股濃烈的刺鼻氣味,“晚上蒙著被子都能聞到那種味道,刺鼻嗆人。”廠區對面的居民宋先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現場一位居民對記者說,“白天窗戶如果打開,晚上家里就會落滿一層黑色的煤塵灰,所以衣服從來都不敢晾曬在外面。”
沿著市民指引的方向,記者看到廠區的幾個煙囪冒出的黑煙,“粉塵的污染大部分原因都是煙囪冒出來的。”一位居民說。
目前,不少安慶市民最為擔心的是安慶石化正在新建的800萬噸煉化一體項目。“石化的污染對居民困擾那么大,項目還越建越大,由以前的500萬噸上升到在建的800萬噸,以后的污染肯定會更嚴重。”
據記者了解,這個項目是中石化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重點工程,也是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獲批后安徽收獲的第一個重大項目,這個項目與對面未拆除的居民區僅一街之隔。而這個龐大的項目與安慶石化總廠一起,構成了中石化在沿江中上游煉化企業當中唯一一家集煉油、化肥、化纖、發電四位一體的特大石化企業,“靠得太近了,根本就沒有任何防護距離,這個項目一旦建成投產之后,對我們的生活影響肯定會更大。”一位安慶市民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治污小組成員曾被臭味嗆吐/
6月3日,安慶石化公司負責環保的肖部長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安慶石化在中石化體系中,環保問題應該是做得比較好的。其次,安慶石化作為國有企業和央企,無論環保管理、治理水平,還是技術水平,應該比那些小化工企業上一個臺階的。”
肖部長還對記者說,“我們這個廠區肯定沒有那種刺鼻的氣味,也不存在老百姓所說的晚上偷排的情況,粉塵的污染也是不存在的。”
雖然安慶石化拒絕承認自己存在污染,但6月6日,據安徽媒體報道,安慶市環保局就對中石化安慶分公司開出9萬元罰單,原因是其向大氣排放污染物超標,這也是安慶石化建廠近40年來收到的來自安慶當地環保部門的第一張罰單。
開罰單的原因是,5月17日下午,安慶石化兩座大煙囪同時冒出黑煙,安慶市民紛紛拍照發到網上。對此安慶市環保局以向大氣排放污染物超標為由,決定對安慶石化罰款9萬元。
雖然是第一次對安慶石化開罰單,但是在不少安慶市民看來,安慶石化煙筒冒黑煙的情況并非首次,“這些我們都司空見慣了,石化煉油廠和熱電廠的煙筒經常對外排黑煙。”居住在石化周圍的一位居民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安慶市環保局副局長潘靜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那個地方是煉油廠,廠區有一個污水處理廠,確實存在老百姓所說的臭味。”潘靜還說,“老百姓經常投訴,反映也屬實,現在經過整改相比以前要好一些,至于好多少,這個是需要檢測數據來說明的。”
對于造成臭氣的原因,潘靜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主要有三個,一是污水處理廠無組織排放的氣體;二是堿渣及硫磺回收過程中的工藝廢氣;三是生產及檢修過程中存在的跑冒滴漏情況。”
據記者了解,近年來,針對居民投訴較多的化工企業臭氣問題,安慶成立了一個以副市長為組長的治理城區空氣污染領導小組,副局長劉志偉就是這個領導小組的辦公室主任。“我和同事經常夜里兩三點到臭氣企業蹲點,在現場曾被臭氣嗆吐過兩次。”劉志偉說。
歷史原因造成無防護距離/
在潘靜看來,安慶石化的污染問題,有其歷史原因,“安慶石化之所以現在處在主城區,主要原因是當初建立之時,沒有環保部門,也沒有規劃部門,所以就導致目前與市區沒有防護距離,造成了如今的污染直接影響到市區的居民。”
潘靜表示,環保部門曾多次督促安慶石化進行整改,并要求對廠區的污水處理廠進行密封加蓋,但是刺鼻的臭味改善并不如預期的那么好。
潘靜還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我們和老百姓一樣,也希望石化遷出安慶主城區,但是這個決策不是我們這一級政府所能決定的。”
對于居民擔心安慶石化新上馬的800萬噸煉化項目建成后污染更嚴重的想法,潘靜對記者表示,情況和老百姓的擔心恰恰相反,“800萬噸項目是環保部批的,也在環評里面把環境問題作了詳細說明,800萬噸項目會很快投產,都是新的設備,能對之前存在的污染問題進行改善。”
雖然市民對安慶石化的污染多有詬病,但并不否認安慶石化對安慶經濟發展所作出的貢獻。
安慶當地一位官方人士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說,“安慶曾經是僅次于合肥的安徽第二大經濟體,這與石化的貢獻分不開。此外,在解決就業方面,安慶石化同樣做出了大量的貢獻。”
然而在上述知情人士看來,安慶石化對地方稅收的貢獻是在分稅制之前,在國家實行分稅制改革后,其對地方財政的貢獻越來越小。
創模背后的資金難題/
今年4月份,安慶市副市長萬士其兼任環保局局長的消息讓市民看到了治理污染的希望。此后不久,安慶提出了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的想法,并且在2013年的安慶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加入了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的提議。
而在當地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看來,安慶創模的最大問題就是安慶石化,“從創模到副市長兼任環保局局長,這一系列行為顯示對環保工作的重視,而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解決石化的污染。”
根據環保部對安慶石化新上馬的800萬噸項目,要求對煉化一體項目的有1.3公里的安全防護距離,范圍內不能有機關、學校、醫院和居民樓。這個要求,使得安慶官方曾考慮過將石化廠移走,把土地置換出來,用這個土地置換的錢可以抵消搬遷費用。
經過相關部門的測算,安慶市為安慶石化發展公共配套的總成本在260億元以上。但是按現行分配體制計算,安慶石化實現最大產能每年對地方的財政貢獻也只有5億元,“地方政府投入巨額資金,卻得不到相應的回報,這是無法承受的。”安慶當地一位知情人士對記者說。
需要說明的是,目前安慶市政府正在積極向上級部門申請資金,“現在市里領導已向上申請資金,問題是解決安慶石化污染問題,企業搬遷不了,那么就是周圍老百姓搬遷,而要做到這些,需要大量資金,僅僅依靠安慶的財政收入是無法承受的。我們希望爭取一筆資金下來,把石化周圍的環境徹底整治一下,這也是我們環保部門的心聲。”潘靜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