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28 01:19:09
文:楊可瞻 蓬勃
當歐洲經濟體這列火車頭顫顫巍巍駛過2012年,平緩駛進2013年時,歐債危機至今逾3個年頭。
回想2009年末,歐債危機爆發之時,歐元區上空陰云密布,全球股市“跌聲”一片,市場驚呼又一個“次貸危機”來了,驚慌且不知所措。
3年多過去了,歐元區經濟經歷過浩劫后,顯現出緩慢復蘇的征兆。但歐債危機并未解除,依然如幽靈般蟄伏在歐元區內部。
歐盟祭出金融穩定基金
除了向銀行大規模增資以外,歐盟當局拿出了與量化寬松類似的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EFSF于2010年5月9日由歐元區17個成員國共同決定、并在歐盟經濟財政部長理事會的框架下創立,主要目的是保護各成員國的金融穩定。預計在2013年,歐洲穩定機制(ESM)將取代目前的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
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是歐元區應對主權債務危機的重要債務工具。當歐元區成員國出現金融困境或者重組銀行需要貸款的時候,歐洲金融穩定機構可以在德國債務管理局的支持下通過發行債券或其他融資工具來提高貸款支持基金,同時也可以以此來購買主權債務。債務信用將由歐元區成員國根據各自在歐洲央行的已存資金比例,按比例擔保。
2011年9月29日,德國國會通過了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擴大權限案,該計劃通過后,德國對基金的貢獻規模將提高至2110億歐元,且使EFSF的放貸能力從2500億歐元升至4000億歐元。2011年10月中旬,經過歐元區17國的議會投票通過后,資金規模增長至7800億(可貸資金約4400億)歐元。
由于EFSF實際援助愛爾蘭與葡萄牙及承諾援助希臘已經耗費可貸資金近2000億歐元,EFSF可貸余額約2500億歐元。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對EFSF的功效并不感冒,在2011年末,標普下調了整個歐元區以及EFSF的評級。
避免主權債務違約
不論采用何種方法,避免歐洲經濟體的主權債務違約為當務之急。隨著歐債危機進入第四個年頭,該地區的政策制定者仍在根據自己熟悉的劇本進行表演。畏懼與互不相容的目標也可能阻礙歐洲在解決方法上進行創新。政策制定者似乎在遵從三個神圣的目標。第一,不能有國家退出歐元區。第二,必須采取一切措施避免通過減記的方法來減少政府債務。第三,任何接受援助的歐洲國家都必須接受苛刻的條件,同意實施緊縮措施,并愿意在此過程中犧牲一部分國家獨立性。
在希臘問題上,歐洲領導人意識到該國的債務不具可持續性。因此希臘債券被減免并重組。歐洲政策制定者不想對其他國家采取同樣的措施,因為這可能會在該地區政府債券市場內引發拋售,從而損害持有國家債券的銀行的利益。
這樣,可能進行債務重組的一些國家,比如葡萄牙和愛爾蘭,就必須在承受沉重債務負擔的同時努力提振其國內經濟。此方法的弊端在于,在這種情況下,私人投資者可能就會遠離這些國家,從而給其經濟造成長久損害。
另外一種債務重組的方法經過調整后或許能適用于歐洲的情況。可將受困國家的債務延期。比如,按照這個計劃,一項10年期政府債券的期限可以被延長至,比如說,30年。與此同時,該債券的利率也可被大幅降低。延長債務期限后,受困國家能獲得一個較長的時間段來走上正軌,同時其融資還債的壓力也不會太大。
將債務期限延長,同時保持低利率,這樣的話,就不用對該債務進行大額減免,就能提高私人債主重返一個國家的可能性。在一定程度能夠緩解債務危機,并且為盤活歐元債務危機重災區國家的經濟提供可能性。
構建歐洲財政聯盟
隨著歐債危機的不斷演化,歐元區經濟經歷了一次又一次波動。面對歐元區各個獨立經濟體財政各自為政而造成的財政監督不嚴、赤字過高等弊端,歐洲財政聯盟這一計劃應運而生。2012年6月,歐盟將要推出的財政聯盟計劃包括給布魯塞爾更大的權力,使其有充當歐元區17個成員國財政部的角色并有權管理歐元區國家的財政預算。
在這個宏偉的計劃中,財政聯盟被賦予發行歐元區的統一債券,歐元區的財政部長有權否決各國的國家預算。同時,還可能成立歐元區的統一銀行,由一個歐洲銀行監管部門統一管理,并且擁有統一的儲蓄擔保計劃。
歐洲財政聯盟被市場寄予厚望,被稱之為歐元區的“第二發展階段”。財政聯盟的建立將在一定程度上賦予歐盟一定的政治權。如果財政聯盟順利建立將有助于歐元區債務弊端的化解,但目前歐元區經濟體政治、財政各自獨立,要想建立類似歐元區一樣的財政聯盟又將是一個漫長而又充滿波折的過程。
作者均為海外研究室研究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