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28 01:19:16
文:楊可瞻 蓬勃
圣經上說,自從人類始祖夏娃被撒旦引誘墮落那刻起,就為人類埋下了貪婪的種子。
無論是1929~1933年的大蕭條,還是郁金香泡沫或者南海泡沫,一切皆源于貪婪。貪婪至極,意味著繁榮見頂;恐懼即到,意味著蕭條已盡。
非理性繁榮
抓住人類貪得無厭的弱點,撒旦對人類的誘惑一次又一次獲得成功。美國的1920年代是一個繁榮的時代,消費需求盛極一時。
財富和機會向剛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取得勝利的美國人敞開了華麗的大門。整個美國社會對新技術和新生活方式趨之若鶩,“炫耀性消費”成為時代潮流。
繁榮背后卻處處隱藏著危機:收入不平等現象愈發嚴重,股市和房地產出現雙重泡沫。所有的繁榮假象在1929年10月24日被股市無情揭露了。這一天被稱作為美國股市的“黑色星期四”,美國金融界崩潰了,股票一夜之間從頂峰跌入深淵,價格下跌之快連股票行情自動顯示器都跟不上。
災難降臨
從1929年10月24日到11月13日短短的兩個星期內,共有300億美元的財富消失,相當于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總開支。然而,美國股票市場的崩潰不過是一場災難深重的經濟危機爆發的開端。
當時紐約流行一首兒歌:“梅隆拉響汽笛,胡佛敲起鐘。華爾街發出信號,美國往地獄里沖!”隨著股票市場的崩潰,美國經濟隨即全面陷入毀滅性的災難之中,可怕的連鎖反應很快發生:瘋狂擠兌、銀行倒閉、工廠關門、工人失業、貧困來臨、有組織的抵抗、內戰邊緣。
農業資本家和大農場主大量銷毀“過剩”的產品,用小麥和玉米代替煤炭做燃料,將牛奶倒進密西西比河,使這條河變成 “銀河”(MilkyWay)。股票市場的大崩潰導致了持續四年的大蕭條,這次經濟危機很快從美國蔓延到其他工業國家。
對千百萬人而言,吃、穿、住成了問題。各國為維護本國利益,加強了貿易保護,進一步加劇世界經濟的惡化。
大蕭條也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期間約有200萬~400萬中學生中途輟學;許多人忍受不了生理和心理的痛苦而自殺;社會治安日益惡化。其中最重要的問題是失業。在美國,失業人口總數達到了830萬,在美國各城市,排隊領救濟食品的窮人長達幾個街區。在英國,失業人口達到了500萬~700萬。
1932年是最黑暗的一年。當年10月,美國公立學校的小學生有50%營養不良。在俄亥俄、西弗吉尼亞、伊利諾伊、肯塔基和賓夕法尼亞各州的礦區,營養不良的兒童有時達總數90%以上。1932年9月,至少有7500萬人(占美國總人口的60%)衣食不周。
全球同受災
在危機期間,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失業的工人數量曾多達3000萬人以上,加上半失業的工人,總數高達4500萬左右。德國的失業率最高,1933年接近45%;美國的失業率為30%以上。而在工業、建筑業和運輸業中,失業率更高達45%~48%。大量企業倒閉和大量工人失業,使在業工人的工資水平大大降低了。危機期間,德國工人的實際工資水平下降了26%,美國工人的實際工資則倒退到1900年的水平。
相比1929年,1933年美國的工業生產下降最多,達46.2%;其次為德國和法國,分別為40.6%和28.4%;英國下降16.5%;僅日本降幅較小,但也達到8.4%。
生產的猛烈下降,使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生產跌回到20世紀初期的水平。
在危機最嚴重的1932年,各國的工業生產都大大低于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1913年,德國減少了48.2%,英國減少了29.3%,美國和法國分別減少了18.8%和8.0%,個別重要的工業部門倒退的幅度更大。
危機期間,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物價下跌了1/3左右。
較之1929年,1933年各國物價下跌的幅度分別為:英國31%,美國和德國33%,法國36%。股票市場下跌的幅度更甚,以危機最嚴重的1932年為例,相比1929年,美國下跌了77%,英國下跌了40%,法國和德國分別下跌了53%和60%。物價和股價的空前狂跌,集中地反映了生產過剩的嚴重程度。
作者均為海外研究室研究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