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3-07-15 13:49:04
“辦理某銀行卡片,不收工本費,當日還可拿到60元現金加10元話費獎勵。確認的以短信報名,名字+身份證號+銀行……”多數情況下,這看似離譜的小廣告其實并非一則虛假信息。
證券時報記者 趙縝言
“辦理某銀行卡片,不收工本費,當日還可拿到60元現金加10元話費獎勵。確認的以短信報名,名字+身份證號+銀行……”多數情況下,這看似離譜的小廣告其實并非一則虛假信息。
辦借記卡拿銀行獎勵
在一些知名網站中,找到類似信息并不困難。這看上去頗有騙取個人信息意味的小廣告,實際情況卻出人意料。“只要先按操作要求發送身份證號,通過銀行系統查明信息,證明以前沒有在這家銀行開過借記卡就能辦理。”一位中介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據多位中介的介紹,他們長期同一些銀行保持聯系,想盡辦法“拉人頭”,幫助銀行網點完成業績指標,所有費用均由銀行支付。
對此,數家商業銀行的客戶經理、信貸審核員均予以了證實。一家銀行中層員工介紹說,銀行往往會主動聯系中介,獎勵費多由分行核銷給支行網點,由支行完成相應的新增開戶數。銀行雖通過付費達到了新增開戶數的要求,但是這類借記卡往往會成為休眠卡,不會給銀行帶來任何效益。
考核模式需優化
央行數據顯示,在2010年末,全國銀行卡人均持卡量為1.81張。至今年一季度末,借記卡累計發卡量33.51億張,同比增長19.18%,人均持卡量為2.73張。
這其中,勢必存在大量銀行以獎勵費或其他獎勵方式吸引到的辦卡人群。對于銀行來說,濫發借記卡的風險遠遠小于信用卡。但由于部分銀行對新增開卡數有量化標準,造成少數網點的柜臺員工在對借記卡持卡人的真實身份的審核上,因考核壓力而有選擇性“遺漏”。
一位中介表示,多數人沖著獎勵費去銀行開設借記卡,幾天后就會銷戶。目前,在銀行開設普通借記卡的工本費基本為5元,管理年費為10元,注銷卡片不收取費用。通過獎勵費,銀行新增一張借記卡需要補貼接近百元的成本,對于新一代的芯片卡,補貼費用還要更高。
銀行為開卡倒貼,一種合理解釋是商業銀行對于中間業務收入的渴望和壓力。一方面,長久以來大部分中間業務可以借助借記卡來實現,銀行對借記卡的新增開戶特別青睞;另一方面,目前銀行卡收費水平增加空間不大,只有通過開卡數量增長來增加此項收入。這種通過獎勵費形式實現開戶數的增長,以達到考核目的乃至提升中間業務收入顯然很難持續。
眼下,不少銀行已取消了對借記卡新增開戶數量的考核,但對于新增網上銀行開設數量的業績考核,又令新的獎勵費浮出水面。
原文鏈接:http://epaper.stcn.com/paper/zqsb/html/epaper/index/content_485480.htm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