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29 01:27:59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趙笛
每經記者 趙笛
上周大盤在2000點上下進退兩難:向上,經濟增長乏力,上漲很難;向下,市場整體估值不高,下跌空間有限。
在不靠短期刺激拉動GDP的指導思想下,股市在2000點上下喪失了炒作由頭。那么,如何打破目前的僵局呢?
投資領域仍有政策空間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實際GDP同比增速為7.5%,已降至決策層今年年初所設定的經濟增速既定目標。分析人士認為,在當前經濟沒有 “雙破”(CPI上破3.5%,GDP下破7%)的背景下,指望大規模刺激政策出臺幾無可能,因此指數也在2000點上下出現持續震蕩。
那么,缺乏大的刺激政策出臺,指數要想上漲又靠什么呢?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在出口、消費和投資“三駕馬車”中,目前有政策空間且最需要刺激的領域仍是投資。而為保證全年經濟增長率和就業等指標不滑出 “下限”,決策層已經并將繼續推出溫和經濟刺激政策。
當前鋼鐵、化工、水泥等多行業產能過剩。顯然,要想再對上述產業實施刺激是不行的,但刺激一些產能不足卻具有創新驅動的產業則是選項之一,比如連平認為能源、航運等項目就可實施適度刺激政策。
關注“新刺激”三大主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目前市場普遍關注的事件是7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或將召開會議,分析上半年經濟形勢和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市場憧憬在年中經濟會議上有能夠符合經濟結構調整方向的“新刺激”政策出爐。
東北證券認為,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指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2013年,工信部等部門相繼發布智能裝備、海洋工程、民用航空工業等政策,新興產業政策扶持力度將進一步加大。
不少私募人士認為,“新刺激”所涉三大主題產業將引起各方重視。
一是先進制造業。2013年1月,國家科技大獎頒給3D打印相關研發團隊,作為先進制造業代表,3D打印產業就屬于“新刺激”的方向之一。
二是戰略性新興產業。所謂戰略性新興產業,指的就是關系國家經濟社會安全以及長遠發展的新產業。去年7月,相關部門發布《“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規劃中提到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實際上,有些產業雖然位列其中,但經過原有的投資刺激已產能過剩,比如新能源中的風能、太陽能等。然而,像新能源中的生物質發電和生物質燃油,其產業處于剛起步階段,還需要政策大力扶持和引導。比如凱迪電力(000939,收盤價5.02元)大股東陽光凱迪的生物燃油技術,就受到很多機構關注。分析人士指出,目前一些產業雖然關乎國家安全,但競爭力較國外差距仍然很大,比如從航母、衛星到無人機、智能機器人等所涉及到的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道路就還很漫長。
三是民生環保產業。近年來,暴雨成災、城市內澇、湖泊河流污染、垃圾圍城等民生環保新聞屢見報端,實際上,其中不少產業不但沒有在之前的四萬億投資中產能過剩,反而還體現為產能不足或技術有限。
以城市排水為例,按未來發展要求,雨污分流將取代合流制,加上對老管道的淘汰更新,管網、市政水利建設、污水處理及地理信息管理系統幾個板塊均有望受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