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08 01:20:22
每經記者劉明濤賈麗娟發自成都
業績好、毛利率較同行高,“智慧城市第一股”……各種光環讓去年才上市的聯創節能(300343,SZ)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憑借去年底一波19連陽,聯創節能股價一度暴漲了163%。然而,誰能料到,憑借講智慧城市“故事”的聯創節能,股價暴漲背后卻充斥著各種疑問。
昨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證監會網站掛出了一則《山東聯創節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年報監管案例》(以下簡稱《案例》),使得這一“牛股”的真面目大白于天下。山東證監局在《案例》中稱,聯創節能存貨管理混亂,存貨明細賬與倉庫保管賬不符、存在賬外賬,采購單位與發票開具單位不一致等問題,以及其與河南天豐節能板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豐節能)之間的虛假交易等一系列問題。蹊蹺的是,到昨晚7時許,證監會網站已經找不到這則《案例》。
股價由26元飆升至73元
2012年12月,就在市場觸及1949點展開超跌反彈之時,聯創節能憑借著智慧城市題材,如同一匹脫韁野馬沖鋒在前,短短19個交易日暴漲163%,股價由26元多飆升至73元多。
在股價飆漲的同時,市場對聯創節能的建筑節能產品興趣越來越高。而每當被問起公司產品前景時,聯創節能都表示高度樂觀。
去年12月5日,聯創節能表示,其保溫板在商品房和保障房等項目中都有應用,預計2013年的市場用量會大幅增長。去年12月19日,聯創節能又表示,公司三四季度建筑節能產品銷售形勢較好。這一切都為其業績增長描繪了美好的前景。
有業績支撐,又有題材共振,股本較小的聯創節能連連暴漲在意料之中。不過,在連創新高后,有投資者開始質疑其業績真實性,并對其2011年及以前年度部分財務數據提出質疑。這些質疑主要包括其不符合高新技術企業資質、毛利率遠高于業內老大紅寶麗、采購數據存差異以及對外投資不入賬等問題。
然而,對于投資者的種種質疑,聯創節能一一否認。聯創節能表示其所進行的實驗室研究,是為獲取新的具有實用價值的“配方”,從而進行的探索性研究,這一階段不會直接形成具有實用價值的“配方”。而這個“配方”正是聯創節能回應所有質疑的“殺手锏”。
這個“配方”到底是什么,到底有多么神奇?無人知曉。直到山東證監局介入調查,一切才水落石出。在調查過程中,聯創節能高管不配合、“躲貓貓”等行為,更是令投資者感到不滿。
年報審核發現多個疑點
山東證監局在《案例》中稱,在年報審核期間發現了聯創節能的多個疑點,如應收賬款與存貨周轉率大幅下降、毛利率大幅提高至同行業公司的1.5倍、經營性現金流量與營業利潤不匹配等。而公司在回函中,關于毛利率異常事項分別向山東證監局和深交所提供了不同的說明,且兩個說明存在矛盾之處。
山東證監局隨即對聯創節能展開現場檢查。查出了聯創節能存貨管理混亂,存貨明細賬與倉庫保管賬不符、存在賬外賬,采購單位與發票開具單位不一致等問題,還發現了公司與天豐節能之間的虛假交易事項。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擬上市企業天豐節能因涉嫌虛增收入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初步調查結果顯示,該公司還存在虛增資產、關聯交易非關聯化、關聯交易未入賬等行為。
存貨是公司的重要資產之一,如果存貨的核算不準確,將對公司業績產生很大的影響。《案例》顯示,聯創節能重要的原始單據保管混亂,且賬實難以核對,成本核算不準確。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聯創節能的出入庫單編號不連續且存在重號現象,甚至散亂存放;成本結轉竟然以領用數量為基準,由財務部門將數量隨機分配至原材料品種,這樣的核算制度無法反映各種原材料的價格差異;更嚴重的是,公司財務記錄與倉庫保管記錄差異巨大,2012年度財務確認銷售收入高于產成品出庫單4481萬元,原材料入庫單金額高于財務記錄入庫金額約1114萬元。
“賬外賬”首度曝光
除了存貨問題,聯創節能還被揪出“賬外賬”問題,這一問題在公司5月31日公告的整改報告中,對河南天豐節能及賬外賬的問題均只字未提,刻意隱瞞,避重就輕。
根據調查,山東證監局發現聯創節能將以前年度賬外核算的零散客戶銷售收入284.8萬元,于2012年度將其發票283萬元虛開給天豐節能。為“造出”對應的收款記錄,公司用虛假銀行承兌匯票復印件入賬,同時,為“做平”賬面資金,又將該筆虛假銀行承兌匯票“付給”亞東貿易。
此時,聯創節能才不得不承認存在賬外賬、收入確認跨期等多項問題。但公司管理層對此顯得頗為淡定,稱設立賬外賬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由于行業潛規則的存在以及商業回扣的處理成本,上述費用難以在賬面合法合規體現,只能通過此類手段進行修飾與掩蓋。
記者注意到,根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第五十八條之規定,“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當對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公平性負責,但有充分證據表明其已經履行勤勉盡責義務的除外。上市公司董事長、經理、董事會秘書,應當對公司臨時報告信息披露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公平性承擔主要責任。上市公司董事長、經理、財務負責人應對公司財務報告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公平性承擔主要責任。”
聯創節能財務報告存在虛假陳述,對于其業績造假行為,交易所以及證監會會對其進行怎樣的處罰?而保薦商東吳證券又應當承擔怎樣的責任?《每日經濟新聞》將繼續追蹤報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