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31家公司內控內審“有大問題”治理不善易現黑天鵝

2013-09-03 01:18:42

每經記者 趙笛

水決定著生命的質量,而內控也決定著企業的質量。

8月30日,財政部披露了《我國上市公司2012年實施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情況分析報告》,其顯示,在2244家上市公司中,合計有31家公司內控、內審存在較大問題。其中,自曝存在“內部控制重大缺陷”的企業有8家。而在1532家披露了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上市公司中,有多達26家企業內控審計被審計機構挑出毛病。

根據財政部的分析,雖然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加入到了內控、內審的工作中,但由于缺乏更嚴厲的監管和處罰措施,不少企業還處于走過場階段?!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卟樵兺様祿l現,僅2012年就有96家(次)上市公司違規被查,但這些公司中鮮有自曝內控內審有問題的。

內控評價8公司自曝“家丑”/

2008年5月起,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和保監會等部委接連頒布了 《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引》和《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旨在規范上市公司的內部運行,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施行,2012年實施范圍擴大到國有控股主板上市公司。

據財政部8月30日統計顯示,2012年,共有224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內部控制評價報告,占滬、深交易所2492家上市公司的比例為90.05%。

在這2244家上市公司中,有8家上市公司披露存在內部控制重大缺陷,分別為:佛山照明、西王食品、山東如意、海聯訊、*ST長油、長春經開、北大荒、中材國際,披露比例為0.36%。

這其中,2241家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評價結論為有效,占比99.87%;3家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評價結論為無效,分別為:北大荒、萬福生科、海聯訊,占比0.13%。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結果是上市公司自行“爆料”的。也就是說,內控合格不合格,企業有自己的一套標準。

在納入實施范圍的853家上市公司中,575家披露了內部控制缺陷認定標準,占比67.41%;278家未披露,占比32.59%。這其中,245家披露了內部控制缺陷,占比28.72%;未披露的608家,占比71.28%。

2012年,納入實施范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缺陷分等級披露,其中4家(次)上市公司披露了內部控制重大缺陷,總共存在15個;22家(次)上市公司披露了內部控制重要缺陷,總共存在223個;243家(次)上市公司披露內部控制一般缺陷,總共存在2359個。

內控審計26家公司“非標”/

除了內控評價以外,上市公司還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內部審計。

2012年,共有153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占滬、深交易所2492家上市公司的比例為61.48%。這其中,標準無保留意見的上市公司為1506家,占比98.30%;而內部控制審計結論為“非標意見”的有共26家。其中,“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為22家,占比1.44%;“否定意見”為4家,分別是:北大荒、貴糖股份、天津磁卡、海聯訊。

在納入實施范圍的853家上市公司中,除3家被出具否定意見的上市公司存在財務報告內部控制重大缺陷外,還有6家上市公司被注冊會計師披露了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重大缺陷,分別為:*ST長油、吉林森工、長春經開、*ST南化、北大荒、中材國際。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相比內控是企業自己檢查,內部審計則更多由企業聘請外部審計機構進場檢查。上述853家上市公司中,除20家公司單獨實施內部控制審計外,其余833家公司均采取內部控制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相互整合的形式。這表明,整合審計是目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審計的主流方式。

內部治理遇到多項問題/

財政部認為,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運行平穩、執行有效,實施范圍不斷擴大,全面提升了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及風險防范和應對能力,并為進一步提高財務信息披露質量發揮了重要積極作用。

整體來看,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和內部控制評價工作各取得了三大成效。

在內控體系建設中,一是企業對內部控制的重視程度普遍提高,并將其視為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的工作平臺及有利契機;二是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有效提升,在組織架構、職責分工、權限設置等多個方面查漏補缺;三是企業風險防范與應對能力顯著提高。

在內控評價工作中,一是企業趨于規范并體現企業特色;二是企業完善自我監督程序,形成內部控制評價長效工作機制;三是.披露內控評價報告的公司數量穩步上升,報告信息量增大、可讀性增強。

不過,財政部也指出,企業內部控制也存在一些問題。

在內控體系建設中,一是政府監管部門在內控標準體系完善、內控規范宣傳培訓、內控規范實施監管等方面的工作仍需要加強。比如,不少上市公司披露的內控評價報告格式與內容標準不一、差異較大;二是部分企業對內部控制的認識及重視程度仍存不足,內控評價工作存在走過場現象;三是有些中介機構專業勝任能力不足、執業質量不高、低價競爭、獨立性等問題突出。

在內部控制評價報告披露中,一是內部控制評價范圍披露不夠充分,評價范圍不夠恰當。比如未披露涵蓋的子公司占公司總資產比例或占公司收入比例。二是內部控制缺陷認定標準不夠科學。比如不少上市公司以已發生錯報金額或已發生直接損失金額作為內控缺陷的定量標準,沒有考慮潛在錯報或潛在損失金額的影響。三是內控缺陷的披露不夠充分,對內控缺陷整改的理解不當。四是內部控制評價報告格式與內容差異較大,評價結論表述不規范。

在內部控制審計報告披露中,一是審計意見的客觀性、恰當性有待進一步提高。少數注冊會計師出具的內控審計結論有失客觀性,審計意見類型不當;二是內控缺陷的性質及影響披露不夠充分、準確;三是內控審計報告結論及相關信息披露與內控評價報告不一致,但未予以說明。

去年96家上市公司違規/

從財政部的風險來看,部分企業的內部控制和審計并不上心。這也導致,因為違規被查處的上市公司遠多于上述內控有問題的公司。

《每日經濟新聞》查詢同花順數據發現,2012年以來,共有231家(次)的上市公司因違規被查。而2012年就有96家公司違規,這一數量是2012年內控有問題企業31家的2倍。

比如,光大證券于6月21日被立案調查,原因是公司保薦項目天風節能存在造假上市。8月22日,光大證券又因為“8·16事件”內幕交易被查處,最終罰款逾五億元。

從現在掌握的情況看,光大證券的投行部門、券商交易部門存在嚴重的內控問題。這其中,能夠動用686億元下單的光大證券策略投資部竟然一直未納入公司風控系統。

遺憾的是,在2012年度的內控評價和審計中,光大證券問題未被發現。

同樣,像友利控股、青鳥華光、彩虹精化等虛假披露、嚴重誤導性陳述,也均未能夠在內控內審時發現問題。

俗話說“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對于一家企業而言,內部治理上的一個微小漏洞,足以讓其從巔峰滑落至谷底,甚至消亡。從十年前美國的“安然事件”,到A股市場的萬福生科造假上市事件,內部治理不規范的巨大風險觸目驚心。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碰到類似黑天鵝事件是不可承受之重。

在2013年上市公司口碑榜的評選中,“最佳內部治理上市公司”的50強候選名單已經出爐。

不可否認,投資者的眼睛永遠是雪亮的,《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本次入圍的50家候選企業沒有一家是2012年內控內審中出現問題的企業。

目前,2013年上市公司口碑榜的評選投票環節正在每經官網火熱進行,投資者可登陸http:/www.pdpkct.com/features/361,為心目中的優秀上市公司投上神圣的一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1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V日本亚洲 | 亚洲电影小视频三 | 中文在线中文国产精品一 | 中文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国产 亚洲字字幕在线中文乱码 亚洲日韩中文在线精品第一 | 久久婷婷综合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