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3-09-19 00:25:26
工信部淘汰水泥落后產能的步伐還在繼續。9月16日發布的《2013年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名單(第三批)》中,水泥企業成為淘汰大戶,江西、四川等地共有9家企業被淘汰,合計落后水泥產能148萬噸。。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彭小東
每經記者 彭小東 發自北京
工信部淘汰水泥落后產能的步伐還在繼續。
9月16日發布的《2013年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名單(第三批)》中,水泥企業成為淘汰大戶,江西、四川等地共有9家企業被淘汰,合計落后水泥產能148萬噸。
這是工信部今年來發布的第三批名單。7月25日發布的第一批名單中,水泥企業更是“重災區”,共有527家企業、9275萬噸水泥落后產能被淘汰。
然而,在落后產能被淘汰的同時,違規新增水泥產能的現象也十分嚴重。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朱宏任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在國務院相關部門沒有審批的情況下,違規新增水泥產能達8億噸。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水泥產能還在擴大,今年1~8月份水泥產量15.2億噸,同比增長9.2%。
中國水泥協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孔祥忠在七屆二次常務理事會議上說,今年上半年水泥市場需求雖有增量,但新增產能超出需求增量,產能過剩在加劇。
雖然政府對水泥產能的遏制一直在加碼,但仍未走出過剩的局面。“水泥行業的產能過剩已經講了十多年了。”孔祥忠在上述會議上感慨,年年在講產能過剩,產能年年過剩。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早在2009年,國務院就在下發的《關于抑制部分產業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38號文)中要求,嚴格控制新增水泥產能,“執行等量或減量淘汰落后產能的原則,原則上不再批準擴大產能的項目”。
然而據統計,在這以后全國仍有300多條新的生產線上馬。
黑龍江省水泥協會的一位負責人認為,這是政府在招商引資需求下的直接后果。“地方肯定是舉雙手贊成。”當地一家水泥企業的副總向《每日經濟新聞》擔憂地說,但對行業來說是否合適,還有待商榷。
此前,行政手段一直在遏制水泥產能過剩中占據重要地位。
在上述38號文后,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又針對產能過剩問題,受國務院委托出臺了892號文件。該文件在38號文嚴格核準、堅決停建的基礎上增加了“行政問責”。
今年春節后,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著手草擬“如何化解產能過剩矛盾總體方案”。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蘇波15日在滄州透露,國務院關于產能過剩的治理方案行將出臺,將大幅減少行政干預。
據媒體報道,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目前已經完成《化解產能過剩矛盾總體方案》,針對水泥、鋼鐵、電解鋁等產能過剩行業將采取市場化手段,企業只要達到環保、節能等標準的,就允許生產,就不再定義是否有國家審批。
中國水泥協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孔祥忠認為,淘汰落后產能應該是按市場競爭機制,行政手段淘汰落后只能是一個暫時過渡的手段,不能指望通過這個來解決市場經濟中的產能過剩問題。
卓創資訊水泥行業分析師盧寧認為,上述方案可以看做是政府推動水泥行業的市場化。“此項舉措在于‘疏’,而不是‘堵’,但對于過剩行業而言,提高行業準入門檻,適時適度疏導,或是較好的方式。”盧寧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