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2 01:18:51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許金民
每經記者 許金民
鈦白粉行業將迎新成員。
身處氯堿行業的天原集團(002386,收盤價7.32元)昨日宣布,擬投建1萬噸/年人造金紅石項目,并以此為契機進軍鈦產業。為構建完整產業鏈,公司還計劃投資鈦白粉生產線,具體產能尚在規劃之中。
上馬金紅石項目
天原集團昨日稱,公司控股99.82%的子公司海豐和銳擬上馬1萬噸/年高品質人造金紅石項目,項目總投資7748萬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海豐和銳是天原集團為搬遷設立的子公司,幾乎是老廠區的翻版。這家公司現擁有50萬噸/年懸浮法PVC樹脂、48萬噸/年燒堿、3萬噸/年三氯乙烯、60萬噸/年水泥產能,多數項目業已投產。之所以如此設置,主要考慮的是構建循環產業鏈,這也是目前氯堿行業的常規做法。
既然如此,天原集團為何要跨行做人造金紅石?
原來,公司打算充分利用海豐和銳的副產品鹽酸、氫氣,再結合攀西礦、云南砂礦、澳洲及印度砂礦,打造氯堿行業獨有的全新“循環經濟模式”。并以此為基礎,逐步拉長產業鏈,進入TiCl4、氯化法鈦白粉、海綿鈦、鈦材深加工等行業。
需要說明的是,天原集團的全資子公司海豐鑫華做的就是貿易,這也是去年天原集團新設的業務,當年便創收11.2億元,較好地遏制了由于MPVC、三聚磷酸鈉價格下滑所造成的收入下降。
杜邦擬退出鈦白粉
天原集團要做鈦白粉?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該公司詢問,并獲肯定回復。由于項目尚在規劃之中,該工作人員也不方便多說。
對于上述消息,有鈦白粉行業從業人員感到吃驚。生意社鈦白粉分析師楊遜表示,目前人造金紅石最主要的用途就是做鈦白粉,但還是不太相信在目前的行業背景下,還有企業進入鈦白粉行業。
生意社最新數據顯示,在10月初小幅上調售價之后,西南某大型鈦白粉廠家又分別于10月下旬、11月上旬以及12月初連續下調鈦白粉價格,目前其出廠價已低于14000元/噸(含稅,下同)。至于國內其他廠家,其金紅石型鈦白粉的主流報價為12800~13800元/噸,銳鈦型鈦白粉的主流報價則為11000~12200元/噸。
天原集團或許能抄到鈦白粉行業的底,但行業龍頭杜邦公司可不這么想。
繼2012年8月以49億美元將其高性能涂料業務出售給凱雷之后,上個月,杜邦方面又宣布將剝離高性能化學品部門,該公司希望此項交易能在18個月之內完成。資料顯示,杜邦的高性能化學品板塊包含了氯化法鈦白粉、氟化工等業務。
環顧國內,目前氯化法工藝也有突破,云南新立以及漯河興茂的生產線已處于試車階段。據悉,兩家公司的技術都來自鈦康。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