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23 01:24:25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李智
每經記者 李智
這是一個個悲傷的故事。
短短數日之后,2013年將畫上句號,2014年將正式到來。但是在這籠罩著節日喜慶氣氛的日子里,部分投資者卻怎么也高興不起來。他們曾帶著各自的夢想進入股市,希望通過投資實現個人財富的增值,但是忙活一年下來,其最大的收獲卻是更加深刻地領悟到了“股市有風險,入市須謹慎”這句話背后的殘酷。年底A股正在上演的“四大悲劇”,更是這一至理名言的集中體現。
悲劇一:昌九生化成“兩融大殺器”/
“昌九死定了。”上周五一大早,記者收到了一位融資買入昌九生化(600228,收盤價12.50元)的投資者發來的一條短信。停牌長達一個月之久的昌九生化,在上周五(12月20日)復牌后,再次毫無抵抗地跌停。截至當日收盤,昌九生化已經遭遇了第八個“一字”跌停板,較第一個跌停前的收盤價29.02元已累計下挫57%。
其實在第七個跌停之后,昌九生化在眾多投資者的呼吁下開始停牌。不過對昌九生化的股東們來說,這一個多月的等待無疑是另一種煎熬;雖然停牌可以暫時止住下跌,但除非贛州稀土“回心轉意”或者昌九生化公布進行新的重組等重大利好,否則繼續下跌將難以避免。
但在昌九生化停牌期間,證監會發言人鄧舸在新聞發布會上透露,“經初步核查,未發現昌九生化信息披露存在違法違規問題;威華股份相關方涉嫌內幕交易,已經被立案調查”。這則消息隨之成為部分昌九生化投資者眼中的 “救命稻草”。但是,隨著威華股份一份“自證清白”的公告,以及昌九生化12月19日沒有多大新意的媒體說明會,這根“救命稻草”也直沉水底。復牌之后的威華股份依舊強勢漲停,昌九生化則繼續跌停。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雖然昌九生化已遭遇8個跌停,但后期走勢依舊堪憂;當天收盤時,跌停價上仍有近6000萬手賣單。昌九生化或打破重慶啤酒連續九個跌停的紀錄。不過與重啤相比,昌九生化的殺傷力無疑大得多;原因就在于后者不僅是兩融標的,而且還是融資買入的熱門個股。截至12月20日,昌九生化融資余額仍高達2.59億元。對融資買入者來說,目前根本無法賣出,只能眼睜睜看著“爆倉”危機快步迫近。
毫無疑問,融資這一杠桿工具放大了昌九生化的投資風險,昌九生化絕對是今年A股的第一大“殺器”。這一事件,不僅反映出融資融券的風險,同時也引發了各方對于兩融標的“門檻”的討論——昌九生化這類績差股,是否應該納入兩融標的?
悲劇二:*ST二重扭虧案遭“絕殺”/
和昌九生化暴跌相比,*ST二重(601268,收盤價3.13元)連續五個跌停或許算不上“最慘”。對于*ST二重而言,時間是最大的敵人。如果沒有“奇跡”出現,2010年才登陸A股市場的*ST二重在明年初公布2013年年報后,將因連續三年虧損而暫停上市。這將刷新央企下屬企業上市后又暫停上市的最快紀錄。
財務數據顯示,*ST二重今年前三季度再次出現了近15億元的虧損。但按照“計劃”,公司全年實現扭虧其實并不難——今年9月份,*ST二重曾宣布以36.8億元的價格將四項資產出售給中國二重集團。《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四項資產賬面值僅16.8億元,這筆交易有望給*ST二重帶來近20億元的收益。
但出人意料的是,*ST二重在12月16日突然公告稱,因為“國資監管的相關規定”,這一筆交易最終被否決。公告當日,*ST二重開盤即告跌停。一位私募人士表示,資產出售方案被否已經是12月中旬,即使公司現在啟動其他的辦法來扭虧,但想要在年內完成也是難上加難。從這個角度來講,*ST二重暫停上市已經是大概率事件。
另外,在隨后披露的股價異動公告中,*ST二重控股股東中國二重集團與實際控制人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均表示,截至目前沒有應披未披的重大信息,并承諾未來3個月內不會策劃資產重組等重大事項。這一信息再次引發了市場的擔憂。國機集團此前明確表示,將以*ST二重為核心發展高端重型裝備研發與制造業務,將公司打造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端重型裝備研發與制造企業。這一支撐股價的重要因素暫時不復存在,*ST二重后市仍不樂觀。
悲劇三:百圓褲業急跌之謎/
同樣是股價重挫,但無論是昌九生化還是*ST二重,都是事出有因。今年大牛股之一的百圓褲業(002640,收盤價15.53元),在此前各類題材股紛紛大跌之時 “穩如泰山”,卻在12月以來出現毫無征兆地“斷崖式”下跌,而下跌的原因至今仍是眾說紛紜。
百圓褲業的“牛轉熊”從12月2日突然跌停開始,12月3日又出現“一字”跌停,隨后幾個交易日,日跌幅在7%左右。隨著股價的重挫,百圓褲業曾發布自查公告,稱公司一切正常。但自查公告未能阻止股價繼續下跌。截至上周五,百圓褲業12月跌幅已超過40%,此前8個月的上漲幅度已幾乎被完全吞噬。
從百圓褲業今年的基本面來看,并無太多異常。但敏銳的投資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公司股票集中度大幅上升,股東戶數從去年底的6800余戶,銳減至今年三季度末的2232戶。奇怪的是,公司三季度末前流通十大股東中,除中融國際信托有限公司-華鼎興業結構化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 (以下簡稱華鼎興業)外,其余股東均為自然人。這意味著籌碼的集中不是由于機構介入所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華鼎興業除現身百圓褲業外,還同時進入了泰亞股份、三江購物、四海股份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蹊蹺的是,泰亞股份和三江購物在百圓褲業12月2日首次跌停時,均同時跌停;四海股份由于當日停牌而“躲過一劫”,但在復牌之后,其走勢也十分乏力。
正因為上述個股走勢的高度一致,有觀點認為,百圓褲業、泰亞股份等個股的“急跌”,或許是由于華鼎興業出逃,從而引發各路資金出現“踩踏”。
悲劇四:浙能電力套住炒新資金/
IPO即將開閘的消息,讓原本熱衷于打新、炒新的資金躍躍欲試。但隨后上交所、深交所紛紛出臺關于新股申購、新股首日交易的規定,這些規定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新股炒作之風。在這樣的背景下,被貼上“沒有漲跌幅限制新股”標簽的浙能電力(600023,收盤價7.99元),自然成為了炒新資金眼里的年末“大紅包”。
表面上看,浙能電力似乎有大漲的理由。首先,公司具有較好的基本面,電力主業雖然爆發力不足,但是防御性有余;其次,作為國內資本市場上首例“B轉A”,以及今年首只登陸上交所的“新股”,浙能電力有著極高的市場關注度;最為重要的是,上交所表示浙能電力不屬于首發上市新股,公司不適用剛剛出爐的“史上最嚴炒新令”。也就是說,浙能電力是真正意義上沒有漲跌幅限制的新股,是新股炒作的“不二標的”。
然而目前的情況是,絕大多數人猜中了開頭,卻猜錯了結尾。在上周四(12月19日)上市首日,浙能電力集合競價的成交價達8.50元/股,較發行價5.53元高出近54%;開盤后僅1分鐘左右,漲幅即超過開盤價10%,而被上交所臨時停牌。上午10點復牌后,浙能電力在短暫上攻后,逐漸震蕩回落;最終報收8.88元/股,當日漲幅60.58%。
但浙能電力第二個交易日(12月20日)開盤就以跌停報收,首日追高買入的資金損失慘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浙能電力上周五換手率只有5.44%,較前一個交易日下滑近九成;截至上周五收盤,其賣一位置還有45.4萬手的賣單,相當于其流通股本的7.46%。
一位業內人士指出,市場對浙能電力的炒作熱情無疑低于預期;在目前不景氣的市場環境下,資金對于短線題材仍十分謹慎。如果浙能電力繼續走弱,或許會影響1月IPO新股上市后的表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